「梅尧臣」诗词全集(2922)首)

841

《寄河阳签判富彦国》

籍籍名方远,人知第一流。
翻同贵公子,来事外诸侯。
展开全文
地险长河急,天高画角秋。
仲宣应自乐,宁复赋登楼。
收起
842

《先至山阳怀杜挺之》

与君同川途,舟发偶後先。
顺风吹我帆,已过飞鸟前。
展开全文
寄声托飞鸟,微意或可传。
定逢樯上乌,暂向彼留连。
薄暮楚城下,踟蹰问来船。
收起
843

《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

朝游翔凤池,暮直中书省。
无由见颜色,况乃当畏景。
展开全文
退朝八月朔,因得修造请。
高闳一何新,未归闾巷静。
版刺留姓名,不遑伫轩屏。
驱马返我庐,道逢驺从整。
敛辔莫敢行,顾望立俄顷。
还家稚子言,有车来炳炳。
传是紫微人,将回犹引领。
如何互相乖,徒自想形影。
更待秋风高,缓步时往省。
收起
844

《寄建德徐元舆》

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
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
展开全文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
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收起
845

《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
展开全文
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燕颜。
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
收起
846

《寄金山昙颖师呈永叔内翰》

江中峨峨山,上有道人住。
风涛响殿阁,云雾生席履。
展开全文
道人如不闻,道人如不顾。
谁能识此心,来往只鸥鹭。
京洛三十年,尘埃一相遇。
我与信都公,已落衣冠故。
平生守仁义,齿发忽衰暮。
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
未由逢故人,坐石语平素。
收起
847

《送曼叔襄城尉》

昔君乘紫骝,来猎荒城下。
复乘紫骝去,不逢亭长骂。
展开全文
溪风欲涉时,山雪独归夜。
此趣信所谙,羁官莫悲叱。
收起
848

《县斋对雪》

密雪夜来积,起见万物春。
山川忽改色,草木一以新。
展开全文
古邑失荒秽,王路覆平均。
从兹庆丰年,蹈咏惭小臣。
收起
849

《寄李献甫》

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
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展开全文
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
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收起
850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金舆在阊阖,箫吹满人寰。
九陌行如昼,千门夜不关。
展开全文
星通河汉上,珠乱里闾间。
谁与联轻骑,宵长月正闲。
收起
851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
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
展开全文
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
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
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
收起
852

《春日舟中对雪寄刁经臣》

谁道江南暖,新春见雪飞。
鸥来亲客艇,花乱上人依。
展开全文
古郡地偏寂,野窗寒入微。
戴家人不远,欲去未能归。
收起
853

《孙屯田召为御史》

荐牍交车府,恩书下建章。
轻轩辞瑞翟,危弁学神羊。
展开全文
祖酌方滋桂,行威欲犯霜。
凤毛仍袭庆,鸡舌更含香。
气郁翔龙阙,风清振鹭行。
今朝洛民思,东陌盛壶浆。
收起
854

《香炉》

铁铸小香炉,壁环平口铺。
麝焚葵叶大,兽啮竹根趺。
展开全文
净几群书外,闲堂一物无。
中间任灰烬,终与蕙兰俱。
收起
855

《胧月》

夜晴初见月,云薄未分明。
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
展开全文
下阶嫌履湿,闭户认苔生。
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
收起
856

《陆子履见过》

刘郎谪去十年归,长乐钟声下太微。
屈指故人无曩日,平明骑马扣吾扉。
展开全文
论情论旧弹冠少,多病多愁饮酒稀。
犹喜醉翁时一见,攀炎附热莫相讥。
收起
857

《原有禽倏鸣升遽默下》

小禽不盈握,羽翮自轻捷。
袅袅上云鸣,声穷如陨叶。
展开全文
雀怀啄粟娱,鶡有栖蒿惬。
嗟嗟力其微,枉与鹰鸇接。
收起
858

《陆子履示秦篆宝》

秦既并诸侯,斯乃一度量。
铸宝以永传,万世俾勿丧。
展开全文
精铜不生花,小篆著丞相。
一没咸阳宫,千秋事更王。
陆君居洛城,客有来渭上。
曰因农人耕,发壤破石藏。
遂获此物还,文完字何壮。
始号为皇帝,立语已超旷。
意将愚黔首,衅起危博浪。
其後同玉玺,不随骊山葬。
今蓄於君家,徒尔资奇尚。
物以用为珍,异时皆似妄。
收起
859

《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

斋舍隔墙东,萧萧槐树风。
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
展开全文
未说凉堪饮,唯愁赋少工。
此焉知素拙,试与问杨雄。
收起
860

《放鹊》

鹊为禽之灵智兮,胡蹈机而不知。
为席皁以困束兮,固性命之将危。
展开全文
喜远人之至止兮,始屡验以如期。
向何预觉兮,此何自昏。
岂专心以谋食兮,昧目前之祸根。
苟所履必虑患兮,莫若去人远以图存。
屑余秣以致死兮,诚咎尔而无耻。
维群鸣之苦伤兮,使吾心之测尔。
予测孔孟兮尔自解则艰,皁听予言兮释尔而还。
抚尔呪尔无甚顽,後谁恤尔兮拓弹方弯。
收起
关于作者

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