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诗词全集(2922)首)

1741

《赠琴僧知白》

上人南方来,手抱伏牺器。
颓然造我门,不顾门下吏。
展开全文
上堂弄金徽,深得太古意。
清风萧萧生,修竹摇晚翠。
声妙非可传,弹罢不复记。
明日告以行,徒兴江海思。
收起
1742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五耒耜》

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稼穑尽民勤,垦耕穷地方。
展开全文
推化本神农,维时思后稷。
我老欲归田,兹器已先识。
收起
1743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

知君邺城去,历览古时迹。
峨峨铜雀台,其下遗瓦砾。
展开全文
不化鸳鸯飞,多近蟾蜍滴。
哀哉魏武帝,雄智图九锡。
俄闻望西陵,作妓向朝夕。
曾何百年间,事往如霹雳。
空余几仞土,阴峭古藓碧。
下有牧羊下,上有牂与{左羊右历}。
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珠翠为埃尘,冠剑埋百尺。
颜回饮一瓢,仲尼不暖席。
拥徒食人肝,生莫如盗跖。
令名今犹存,焉在刻金石。
我辈当太平,白首如战敌。
又知为善乐,尚媿苟仕籍。
行行勤抚兵,竖威酬德泽。
收起
1744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

古郡见郎山,海云遮一半。
阳乌出沧波,光彩临砚桉。
展开全文
小吏抱牍来,磨墨为点窜。
岂以岛屿人,百事皆漫漫。
朝廷通守任,不使守专断。
是恐缪其才,民劳乃生乱。
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
夜月上蓬瀛,偷闲举杯看。
因行计较足,少别休兴叹。
收起
1745

《次韵和永叔赠别择之赴陕郊》

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
酒行殷勤意岂疏,酒罢踌躇悲更有。
展开全文
行当何之来者谁,陕府兵吏争迎走。
壶浆往往过函关,翰林惜别方携手。
自言老大遇知难,愿得公诗为不朽。
公因索笔作长谣,落落寓言诚十九。
我惭竹管厕宫悬,纵合律度应非偶。
太守西行已不贫,忽获明珠盈大斗。
归立螭头未是迟,暂向棠阴问遗叟。
收起
1746

《观刘元忠小鬟舞》

桃小未开春意浓,梢头绿叶映微红。
君家歌管相催急,枝弱不胜花信风。
1747

《次韵和玉汝对月见怀西轩》

坐见沙头月,复怜衣上辉。
正如从我饮,还欲照君归。
展开全文
相逐影徒是,共嗟欢已非。
夜深依岸落,寒色入伤违。
收起
1748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丹山洞》

山无凤皇飞,洞有仙人迹。
蝙蝠大如鸦,莓苔遍上屐。
展开全文
自惭无道骨,安问缘云客。
收起
1749

《拟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窗前风动竹,声碎影仍繁。
冲扉忽自启,出候初迎门。
展开全文
惊雀枝未定,乳蜂窠暂翻。
飘飘一举袂,聊更迟来辕。
收起
1750

《送长陵清辨师归宁》

山房古柏暗,近在汉陵边。
天供不为乐,母心常所悬。
展开全文
朝途发根冷,暮野鸟行先。
子道岂殊众,谁云绝世缘。
收起
1751

《观史氏画马图》

谁缝冰纨十二幅,画出胡马一百蹄。
胡人纵猎走且射,野牛骇怒头角低。
展开全文
黄骢铁骝白的颡,散作五花毛不齐。
弯弓未发箭在手,二十五匹兵争西。
往闻胡环能画马,阴山七骑皆戎奚。
或牵或立或仰视,闲暇意思如鸣嘶。
风吹裘带旗脚展,沙草一向寒凄迷。
凤缾挈酒鞍挂获,氊庐毳帐半隐堤。
君之二图诚亦好,若比环笔犹云泥。
收起
1752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含珠林》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蟠。
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
展开全文
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收起
1753

《送晁殿丞郑州签判》

朝离泌水上,夕去野亭赊。
走马日衔树,度河风卷沙。
展开全文
关云来雨脚,陂岸长蒲芽。
共被方为乐,军中莫掺挝。
收起
1754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龙隐潭》

老龙恋潭窟,不雨亦不云。
吐涎出溪滑,吹腥隔林闻。
展开全文
疾雷驱未去,鱼鳖竞纷纷。
收起
1755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古壁苔》

阴壁流暗泉,古苔长自好。
不改春与秋,何如路傍草。
展开全文
空山正幽蔼,净绿无人扫。
收起
1756

《依韵和宣城张主簿见赠》

韩子於文章,所贵不相效。
譬彼古今人,同心不同貌。
展开全文
吉从志久慕,亦以重名教。
鸣钟与享鼎,易厌非苦乐。
禄仕不及亲,扬名可为孝。
君方佐大邑,美锦同翦铰。
遂令吾乡民,绸直无曲桡。
既暇乃作诗,欲与前人较。
朝来忽有赠,捧若管窥豹。
又如捕鲸鱼,空自持网罩。
心降醉且睡,昏昏不知觉。
收起
1757

《送王安之太博归西京》

闻君梦慈亲,手把青玉佩。
循环念归期,月已九弦晦。
展开全文
既寤心悁悁,面垢不暇頮。
屈指必春还,忽焉朱火代。
梦兆且差池,决去河可能。
昨来理恩典,佐州令近塞。
雁门适有乏,求往苦言碍。
曰惟都督雄,岂付小邦倅。
乃知仕宦难,分寸肯少贷。
遂乞回洛阳,拜省慰忧爱。
除补不应欺,圣时公道在。
幸存旧郭园,重种满畦菜。
上为北堂欢,间与良士对。
此实贤者为,赠行因以载。
收起
1758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狮子岩》

岩形若狻猊,不能千里走。
岂无鸟兽群,当假风雷吼。
展开全文
寄谢栖息人,想像真妄有。
收起
1759

《送陈郎中知和州》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伯公历将相,兄弟皆烜赫。
展开全文
前罢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独将海松归,夸与都下客。
今去乌江边,寂寞空旧迹。
当求虞姬草,无风舞随拍。
城头可旷望,千里波月白。
俱助使君欢,平时遗吏责。
收起
1760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隐侯没来久,八咏无继作。
星宿少光芒,虹霓挂楼角。
展开全文
迩来数百年,才彦森台阁。
君平请是行,有意在岩壑。
手持能赋笔,势似强弩簧。
会待东南风,芬然传蕙若。
收起
关于作者

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