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作者
排行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藏头诗
合称
古籍
安卓下载
综合
作者
标题
诗句
句首
句尾
古籍
成语
主页
作者合称
作者合称大全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
韩愈
,
柳宗元
和宋代
苏轼
、
苏洵
、
苏辙
、
王安石
、
曾巩
、
欧阳修
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
三苏
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
《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
刘克庄
《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
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也可以称为中兴四大家,但经常称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国南宋前期
陆游
、
杨万里
、
范成大
、
尤袤
四位爱国诗人的合称。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玚
、
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
曹操
、
曹丕
、
曹植
)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大李杜
大李杜
为唐朝大诗人“诗仙”
李白
和“诗圣”
杜甫
的并称。
小李杜
李商隐
和
杜牧
的合称。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指
关汉卿
、
白朴
、
郑光祖
、
马致远
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是指蔡文姬、
李清照
、上官婉儿、
卓文君
(有争议为班昭)。她们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女子,才华横溢、德才兼备,令多少后人无比向往、敬仰这些红颜,真正揭示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
嵇康
、
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酒中八仙
指唐开元年间长安市上的八位嗜酒好仙的“酒仙”:一仙
贺知章
、二仙让皇帝李宪长子、汝阳王李琎、三仙唐太宗长子、恒山王李承乾的孙子、清和县公
李适
之、四仙
崔宗之
、五仙
苏晋
、六仙
李白
、七仙
张旭
、八仙 焦遂。出自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市上“饮中八仙”的醉后之态。
苏门四学士
都出自
苏轼
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
黄庭坚
鲁直、
晁补之
无咎、
秦观
太虚
、
张耒
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
吴中四士
吴中四士
:指
张若虚
、
贺知章
、
张旭
和
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大历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但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详。其中
苗发
、崔洞(一作峒)、
耿湋
、
夏侯审
、
吉中孚
五人生平不详。据
姚合
《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
李端
、
卢纶
、吉中孚、
韩翃
、
钱起
、
司空曙
、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有版本中有
李益
。
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是指
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
、
张衡
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宋四家
宋四家
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
苏轼
、
黄庭坚
、
米芾
和
蔡襄
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
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
鲍照
、
谢灵运
、
颜延之
,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前七子
前七子
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
九思
和
王廷相
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
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中国明代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
李攀龙
、
王世贞
、
谢榛
、
宗臣
、
梁有誉
、
徐中行
、
吴国伦
、余日德、
张佳胤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公安三袁
公安三袁
(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
袁宗
道、
袁宏
道、
袁中道
。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南朝三谢
南朝三谢
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
谢灵运
,
谢惠连
,
谢朓
。
文章四友
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
文章四友
",他们是:
崔融
、
李峤
、
苏味道
、
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三曹
三曹
指汉魏间
曹操
与其子
曹丕
、
曹植
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间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
,是指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
徐照
、
徐玑
、
翁卷
、
赵师秀
,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
贾岛
、
姚合
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岭南三家
清初广东诗人
屈大均
(番禺县人)、
陈恭
尹(顺德县人)、梁佩兰(南海县人)的合称。三人居里邻近,时相过从,在创作上互相推重,在当时岭南地区最享盛名。
江右三大家
江右三大家
,即清朝中期诗人、散文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
蒋士铨
、
袁枚
和
赵翼
的并称,三人齐名,并称
乾隆
三大家。三大家造诣主要集中在诗及散文创作上,诗论(文学理论)也有独到之处。
江左三大家
江左三大家
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
钱谦益
(1582~1664)、
吴伟业
(1609~1672)、
龚鼎孳
(1615~1673)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
则指的是
黄遵宪
和
丘逢甲
两位晚清诗人,在当时混乱的时代,他们主张通过改革来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另一方面,提笔撰文来唤醒国人的意识。可以说,他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南袁北纪
"南袁"指的是
袁枚
,号随园老人。"北纪"指的是
纪昀
,纪晓岚。
皮陆
晚唐作家
皮日休
、
陆龟蒙
的并称。皮日休为苏州从事,陆龟蒙是苏州人,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这是皮、陆并称的一个由来。
三苏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
苏洵
(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
苏辙
(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
南施北宋
南施指安徽宣城的
施闰章
(1618—1683),北宋指的是山东莱阳的
宋琬
(1614—1673)。二人是较早在清庭应仕、出仕,主要生活在
顺治
康熙
时期的诗人。有关两人的成就,大诗人
王士祯
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
南施北宋
之右。”
南朱北王
南朱北王
,即清代学者
朱彝尊
和
王士祯
的并称。
二程
二程
,即
程颢
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
张载
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
朱熹
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苏黄
中国北宋诗人
苏轼
和
黄庭坚
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
苏黄
”并称。
苏辛
苏辛
是北宋的
苏轼
与南宋
辛弃疾
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
苏李
苏李
是唐朝文学
苏味道
和
李峤
的并称。苏味道是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人。九岁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苏味道李峤二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元白
元白
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
元稹
、
白居易
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刘白
唐中期诗人
刘禹锡
、
白居易
的并称.两人友谊深厚,写有大量酬唱诗,编写《
刘白
唱和集》三卷.白居易曾以“四海齐名白与刘”自夸。
高岑
盛唐诗人
高适
和
岑参
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但“
高岑
”并称,则始于他们的好友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
沈约
、
鲍照
,原非专称。
王孟
王孟
,指
王维
和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温韦
“
温韦
”是晚
唐时
期文学家
温庭筠
、
韦庄
的并称。他们是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都有很高的地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同时也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沈宋
“
沈宋
”,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
沈佺期
、
宋之问
的合称。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苏梅
苏梅
,北宋诗人
苏舜钦
与
梅尧臣
的并称。
四大边塞诗人
四大唐朝边塞诗人分别是
高适
、
王昌龄
、
岑参
、
王之涣
。
济南二安
济南二安
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词人:
辛弃疾
和
李清照
。因两人都是济南人,字号中都有“安”字,于是后人将他们合称为“济南二安”。
推荐作者
李白
苏轼
诗经
毛泽东
李清照
杜甫
辛弃疾
李煜
白居易
王维
李商隐
纳兰性德
陆游
柳永
陶渊明
杜牧
曹雪芹
曹操
屈原
李贺
孟浩然
欧阳修
刘禹锡
王安石
秦观
唐寅
晏殊
鲁迅
曹植
温庭筠
王昌龄
范仲淹
王勃
杨万里
张九龄
仓央嘉措
岑参
晏几道
元稹
柳宗元
韩愈
岳飞
骆宾王
鱼玄机
贺知章
范成大
姜夔
张若虚
黄庭坚
文天祥
韦应物
李世民
王国维
王之涣
朱淑真
周邦彦
龚自珍
周恩来
元好问
罗隐
诗词分类
田园诗
送别诗
山水诗
爱情诗
励志诗
边塞诗
爱国诗
悼亡诗
战争诗
友情诗
闺怨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七夕节
重阳节
寒食节
元宵节
春节
描写春天
描写夏天
描写秋天
描写冬天
描写雨
描写雪
描写风
描写花
描写梅花
描写荷花
描写菊花
描写柳
描写月亮
描写马
思乡诗
思念诗
哲理诗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小学
初中
高中
婉约诗
豪放诗
老师
母亲
惜时
读书
怀古诗
古诗十九首
羁旅诗
咏史诗
怀才不遇
寓理诗
忧国忧民
人生
悲愤
孤独
讽刺诗
讽刺
赞美诗
劳动
壮志难酬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