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 【先秦】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涿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

    代表作: 《易水歌》

  • 【先秦】先秦无名

    代表作: 《越人歌》 《龙蛇歌》 《龙蛇歌》 《龙蛇歌》 《琴歌》 《琴歌》 《琴歌》 《成相杂辞》

  • 【唐】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

    代表作: 《黄鹤楼》 《行经华阴》 《行经华阴》 《行经华阴》 《长干曲四首》 《赠怀一上人》 《邯郸宫人怨》 《江畔老人愁》

  • 【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

    代表作: 《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梅花》 《梅花》 《梅花》 《点绛唇·金谷年年》 《霜天晓角·冰清霜洁》 《宿洞霄宫》

  • 【南北朝】谢朓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

    代表作: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齐雩祭歌 迎神 一》 《奉和随王殿下诗 九》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 九》 《诗》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九》 《齐雩祭歌 迎神 二》 《齐雩祭歌 迎神 八》

  • 【宋】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

    代表作: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菩萨蛮·章台游冶金龟婿》 《菩萨蛮·曲门南与鸣珂接》 《菩萨蛮·绿窗残梦闻鶗鴂》 《菩萨蛮·绿杨眠後拖烟穗》 《菩萨蛮·粉香映叶花羞日》 《菩萨蛮·子规啼梦罗窗晓》 《菩萨蛮·虚堂向壁青灯灭》

  • 【宋】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

    代表作: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客中初夏》 《春晓》 《春》 《偶成》 《柳枝词十三首》 《柳枝词十三首》

  • 【元】王冕

    代表作: 《墨梅》 《次韵 其二》 《次韵 其一》 《梅花 十五》 《有感 其二》 《有感 其二》 《素梅 其九》 《梅花 其二》

  • 【唐】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

    代表作: 《端午》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千秋节赐群臣镜》 《千秋节赐群臣镜》 《过晋阳宫》 《喜雪》 《同刘晃喜雨》

  • 【唐】李绅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

    代表作: 《悯农》 《悯农》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 【近代】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

    代表作: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 【宋】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

    代表作: 《咏柳》 《趵突泉》 《西楼》 《读书》 《秋怀》 《城南二首》 《城南二首》 《诗一首》

  • 【魏晋】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

    代表作: 《七哀诗》 《七哀诗》 《七哀诗》 《从军诗》 《从军诗》 《从军诗》 《从军诗》 《从军诗》

  • 【唐】韦庄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

    代表作: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 【近代】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

    代表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对酒》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翠楼怨》 《红毛刀歌》 《七律》 《赤壁怀古》

  • 【清】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

    代表作: 《沁园春·花亦无知》 《念奴娇 孝陵》 《念奴娇 方景两先生庙》 《念奴娇 石头城》 《念奴娇 长干里》 《念奴娇 台城》 《念奴娇 周瑜宅》 《念奴娇 莫愁湖》

  • 【南北朝】鲍照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 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

    代表作: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 【汉】汉乐府

    代表作: 《江南》 《长歌行》

  • 【当代】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

    代表作: 《代拟无题七首》 《代拟无题七首》 《代拟无题七首》 《代拟无题七首》 《代拟无题七首》 《代拟无题七首》 《代拟无题七首》 《容安室休沐杂咏》

  • 【明】朱元璋

    代表作: 《无题》 《入如来禅》 《庐山诗》 《赠四仙》 《钟山》 《谕临蒸县官》 《横秋风吹笛》 《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