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

1821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待月台》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
只従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1822

《西江月 坐客见和复次韵》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1823

《东园?此诗当为黄庭坚作?》

岑寂东园可散愁,胶胶扰扰梦神州。
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收。
展开全文
雨后月前天欲冷,身闲心远地偏幽。
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鹖游。
收起
1824

《再和并答杨次公》

毘卢海上妙高峰,二老遥知说此翁。
聊复舣舟寻紫翠,不妨持节散陈红。
展开全文
高怀却有云门兴,好句真傅雪窦风。
唱我三人无谱曲,冯夷亦合舞幽宫。
收起
1825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荼蘼洞》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
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1826

《孔长源挽词二首》

小堰门头柳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
潮声半夜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
展开全文
岂意日斜庚子後,忽惊岁在巳辰年。
佳城一闭无穷事,南望题诗泪洒笺。
收起
1827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展开全文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收起
1828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北园》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従此首归途。
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1829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展开全文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收起
1830

《李》

不及梨英软,应惭梅萼红。
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穠。
1831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

腊酒诗催熟,寒梅雪斗新。
杜陵休叹老,韦曲已先春。
展开全文
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
高歌对三白,迟暮慰安仁。
收起
1832

《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展开全文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收起
1833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
展开全文
(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则民畏而不爱;仁而不明,则民爱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几于仁宗也。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
(宰相以下,尝于经筵论奏祖宗以来家法十余事,书于记注。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收起
1834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
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
展开全文
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
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收起
1835

《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

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
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
展开全文
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
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
收起
1836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
平明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
展开全文
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
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
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
毗陵高山锡为骨,陆子遗味泉冰齿。
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
山头望湖光泼眼,山下濯足波生指。
倘容逸少问金堂,记与嵇康留石髓。
收起
1837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吴王池馆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记名。
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
展开全文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收起
1838

《古别离送苏伯固?一作:送苏伯固效韦苏州?》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展开全文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后夜逐君还,梦绕湖边?一作江南?路。
收起
1839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

青盖红旗映玉山,新诗小草落玄泉。
风流使者人争看,知有真娘立道边。
1840

《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

与君相従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时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展开全文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
青袍白纻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买羊沽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
归家但草凌雪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收起
关于作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