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

1781

《夫人阁四首》

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
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1782

《夫人阁四首》

欲晓铜瓶下井栏,铿鍠金殿发清寒。
似闻人世南风热,日上墙东问几竿。
1783

《夫人阁四首》

雪消鸳瓦已流澌,风暖犀盘尚镇帷。
缥缈紫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
1784

《听武道士弹贺若》

清风终日自开帘,凉月今宵肯挂檐。
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
1785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展开全文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镊霜须。
收起
1786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
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
展开全文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
收起
1787

《观开西湖次吴左丞韵?此诗为道潜作?》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纷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展开全文
一朝美事谁能纪,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明波。
收起
1788

《南寺》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展开全文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收起
1789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展开全文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收起
1790

《石炭》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展开全文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上左医右殳下石}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收起
1791

《去年秋偶游宝山上方入一小院阒然无人有僧隐》

此云阇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润还复至其室则死葬数月矣作诗题其壁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常闭户,客至不举头。
展开全文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
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收起
1792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

载酒无人过子云,年来家酝有奇芬。
醉乡杳杳谁同梦,睡息齁齁得自闻。
展开全文
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点灯更试淮南语,泛溢东风有縠纹。
收起
1793

《听僧昭素琴》

至和无攫aa7,至平无按抑。
不知微妙声,究竟何従出。
展开全文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
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
收起
1794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展开全文
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
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收起
1795

《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戊寅岁?》

使君置酒莫相违,守舍何妨独掩扉。
静看月窗盘晰蜴,卧闻风幔落蛜蝛。
展开全文
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
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
收起
1796

《款塞来享》

蠢尔氐羌国,天诛亦久稽。
既能知面内,不复议征西。
展开全文
斥堠销烽火,边城息鼓鼙。
输忠修贡职,弃过为黔黎。
雪满流沙静,云沉太白低。
巍巍二圣治,盛德古难齐。
收起
1797

《次韵曹九章见赠》

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正平独肯従文举,中散何曾靳孝尼。
展开全文
卖剑买牛真欲老,得钱沽酒更无疑。
鸡豚异日为同社,应有千篇唱和诗。
收起
1798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展开全文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
收起
1799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
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
展开全文
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
多谢清时屡推毂,狶膏那解转方轮。
收起
1800

《谢人惠云巾方舄二首》

燕尾称呼理未便,剪裁云叶却天然。
无心只是青山物,覆顶宜归紫府仙。
展开全文
转觉周家新样俗,?头巾起后周。
?未容陶令旧名传。
鹿门佳士勤相赠,黑雾玄霜合比肩。
?皮袭美《赠天随子纱巾》诗云:掩敛乍疑裁黑雾,轻明浑似带玄霜。
?胡靴短靿格粗疏,古雅无如此样殊。
妙手不劳盘作凤,?晋永嘉中,有凤头鞋。
?轻身只欲化为凫。
魏风褊俭堪羞葛,楚客豪华可笑珠。
拟学梁家名解脱,?武帝有解脱履?。
便於禅坐作跏趺。
收起
关于作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