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

1741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先生饭土塯,无物与刘叉。
何以娱醉客,时嗅砌下花。
展开全文
井水分西邻,竹阴借东家。
萧然行脚僧,一身寄天涯。
收起
1742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东斋手植柏,今复几尺长。
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
展开全文
近闻南台松,新枝出余僵。
年来此怀抱,岂复惊凡亡。
收起
1743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此诗为黄庭坚作?》

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展开全文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庞公?此诗为沈辽作。
据文意当为两首诗讹成,现据外集分。
外集题第二首为《戏书》。
?襄阳庞公少检束,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我已有馀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年捕鱼客,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为道明灯照华屋。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五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象,聊尔作戏悦我神。
收起
1744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新居已覆瓦,无复风雨忧。
桤栽与笼竹,小诗亦可求。
展开全文
尚欲烦贰师,刺山出飞流。
应须凿百尺,两绠载一牛。
收起
1745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
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1746

《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梁交且》

惠丽知君月下见倾城,破恨悬知酒有兵。
老守无何惟日饮,将军竞病自诗鸣。
展开全文
花枝不共秋欹帽,笔阵空来夜斫营。
爱惜微官将底用,他年只好写铭旌。
收起
1747

《初入庐山三首》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展开全文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收起
1748

《五禽言五首》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
我不识使君,宁知使君死。
展开全文
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
收起
1749

《五禽言五首》

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
溪边布縠儿,劝我脱破袴。
展开全文
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收起
1750

《五禽言五首》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展开全文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收起
1751

《五禽言五首》

力作力作,蚕丝一百箔。
垄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
展开全文
愿侬一箔千两丝,缫丝得蛹饲尔雏。
收起
1752

《五禽言五首》

姑恶姑恶,姑不恶,
妾命薄。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
展开全文
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收起
1753

《次韵王晋卿上元侍燕端门》

月上九门开,星河绕露台。
君方枕中梦,我亦化人来。
展开全文
光动仙球缒,香余步辇回。
相従穿万马,衰病若为陪。
收起
1754

《荆门惠泉》

泉源従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展开全文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众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椀,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收起
1755

《夜行观星》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
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展开全文
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
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
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以。
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收起
1756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1757

《次韵答刘景文左藏(有美堂燕集,景文有诗。》

我老诗坛仆鼓旗,借君佳句发良时。
但空贺监杯中物,莫示孙郎帐下儿。
展开全文
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
故应好语如爬痒,有味难名只自知。
收起
1758

《宿海会寺》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猱争。
展开全文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辛饥肠鸣。
北度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收起
1759

《洞庭春色》

二年洞庭秋,香雾长噀手。
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展开全文
贤王文字饮,醉笔蛟龙走。
既醉念君醒,远饷为我寿。
瓶开香浮座,盏凸光照牖。
方倾安仁醽,莫遣公远嗅。
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
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君知蒲萄恶,正是嫫母黝。
须君灩海杯,浇我谈天口。
收起
1760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

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丘。
(郡人有闾丘公。
展开全文
太守王规父尝云:不谒虎丘,即谒闾丘。
规父,忠玉伯父也。
)白发重来故人尽,空余丛桂小山幽。
青盖红旗映玉山,新诗小草落玄泉。
风流使者人争看,知有真娘立道边。
(虎丘中路有真娘墓。
)舞衣歌扇转头空,只有青山杳霭中。
莫共吴王斗百草,使君未敢借惊鸿。
收起
关于作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