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

3041

《次韵子由岐下诗》

北亭谁人筑短墙,横绝拥吾堂。
不作新亭槛,幽花为谁香。
3042

《万菊轩》

一轩高为黄花设,富拟人间万石君。
佳本尽从方外得,异香多在月中闻。
展开全文
引泉北涧分清露,开迳南山破白云。
此意欲为知者道,陶翁犹自未离群。
收起
3043

《万松亭》

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
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
展开全文
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取角弓诗。
收起
3044

《任师中挽词》

大任刚烈世无有,疾恶如风朱伯厚。
小任温毅老更文,聪明慈爱小冯君。
展开全文
两任才行不须说,畴昔并友吾先人。
相看半作晨星没,可怜太白与残月。
大任先去冢未乾,小任相继呼不还。
强寄一樽生死别,樽中有泪酒应酸。
贵贱贤愚同尽耳,君家不尽缘贤子。
人间得丧了无凭,只有天公终可倚。
收起
3045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展开全文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收起
3046

《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梅花》

南行度关山,沙水清练练。
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展开全文
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
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
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收起
3047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展开全文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膈。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作诗相楚挽,感恸泪再滴。
收起
3048

《治易洞》

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
3049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3050

《橄榄》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3051

《送周朝议守汉州》

茶为西南病,岷俗记二李。
(杞与稷也。
展开全文
)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
(谓思道与侄正孺、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钧、宋文辅也。
)君家尤出力,流落初坐此。
谓当收桑榆,华发看剑履。
胡为犯风雪,岁晚行未已。
念归诚得计,顾自为谋耳。
吾闻江汉间,疮痏有未起。
莫轻龚遂老,君王付尺箠。
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犹堪作水衡,供张园林美。
收起
3052

《牡丹和韵》

光风为花好,奕奕弄清温。
撩理莺情趣,留连蝶梦魂。
展开全文
饮酣浮倒晕,舞倦怯新翻。
水竹傍□意,明红似故园。
收起
3053

《暮归》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水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展开全文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收起
3054

《送周正孺知东川》

得郡书生荣,还家昔人重。
而况东西川,千骑许上冢。
展开全文
里门下车入,父老自惊耸。
端如何武贤,不事长卿宠。
清时养材杰,杞梓方培拥。
未应遗合抱,取用及把拱。
如君尚出麾,顾我宜耕垄。
先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
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
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
(蜀中太守无不画像者。

收起
3055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
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3056

《破琴》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
展开全文
新琴空高张,丝声不附木。
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
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收起
3057

《思成堂》

宰树连山谷,祠堂照路隅。
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
展开全文
归梦先寒食,儿啼到白须。
遥知邻里化,醉叟道争扶。
收起
3058

《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

贵人金多身复闲,争买书画不计钱。
已将铁石充逸少,更补朱繇为道玄。
展开全文
烟薰屋漏装玉轴,鹿皮苍璧知谁贤。
吴生画佛本神授,梦中化作飞空仙。
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昔我长安见此画,叹息至宝空潸然。
素丝断续不忍看,已作蝴蝶飞联翩。
君能收拾为补缀,体质散落嗟神全。
志公彷佛见刀尺,修罗天女犹雄妍。
如观老杜飞鸟句,脱字欲补知无缘。
问君乞得良有意,欲将俗眼为洗湔。
贵人一见定羞怍,锦囊千纸何足捐。
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
收起
3059

《戏村校书七十买妾》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者希年。
3060

《戏答佛印偈》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关于作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