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

2361

《其二赠写御容妙善师》

茫茫清泗遶孤岑,归路相将得暂临。
试著芒鞋穿荦确,更然松炬照幽深。
展开全文
纵令司马能鑱石,奈有中郎解摸金。
强写苍崖留岁月,他年谁识此时心。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奉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彷佛尚记重瞳光。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书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收起
2362

《舶趠风》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展开全文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收起
2363

《张庖民挽词》

东晋巾车令,西京执戟郎。
甘心向山水,结发事文章。
展开全文
故自轻千户,何曾羡一囊。
才高鬼神恶,骨朽姓名芳。
庾岭铭旌暗,秦淮旧宅荒。
吾诗不用刻,妙语有黄香。
(黄鲁直〔为庖民〕作哀词。

收起
2364

《残句暗麝著人簪茉莉》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
2365

《戏书王文甫家》

湖上秋风聚萤苑,门前春浪散花洲。
2366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点?<黑南>,忠义老研磨。
展开全文
伟节何须怒,宽饶要少和。
吾衰此无用,寄与小东坡。
(远为人类予。

收起
2367

《秋思寄子由》

黄叶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苍江无万牛。
2368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展开全文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
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收起
2369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
白云不解笑,青松有余哀。
展开全文
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
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
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
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
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
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
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收起
2370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展开全文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
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
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
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收起
2371

《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欢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展开全文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露松桧香。
抚景方晼晚,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材亦珪璋。
此会不可再,此叹不可忘。
收起
2372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我生孤癖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
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
展开全文
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
多谢清诗屡推毂,犭希膏那解转方轮。
(来诗有云霄满轮之句。

收起
2373

《残句湖上秋风聚萤苑》

湖上秋风聚萤苑,门前春浪散花洲。
2374

《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展开全文
雪中乘兴真聊尔,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收起
2375

《残句槐花黄》

槐花黄,举子忙;
促织鸣,懒妇惊。
2376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2377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
展开全文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
)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收起
2378

《残句叩槛出鱼鳖》

叩槛出鱼鳖,诗成一笑粲。
2379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著子时。
酸酽不堪调众口,使君风味好攒眉。
2380

《赠潘谷》

潘郎晓踏河阳春,明珠白璧惊市人。
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展开全文
何似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玄笏。
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世人重耳轻目前,区区张李争媸妍。
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收起
关于作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