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

2341

《留题仙都观》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展开全文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辛苦。
安得独従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
收起
2342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展开全文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收起
2343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2344

《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展开全文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收起
2345

《竹阁》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後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展开全文
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收起
2346

《韩子华石淙庄》

绛侯百万兵,尚畏书牍背。
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
展开全文
我公抱绝识,凛凛镇横溃。
欲收伊吕迹,远与巢由对。
誓言虽未従,久已断诸内。
区区为怀祖,颇觉羲之隘。
此身随造物,一叶舞澎湃。
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
彼美石淙庄,每到百事废。
泉流知人意,屈折作涛濑。
寒光洗肝膈,清响跨竽籁。
我旧门前客,放言不自外。
园中亦何有,荟蔚可胜计。
请公试回首,岁晚余苍桧。
收起
2347

《赠写御容妙善师》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
展开全文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收起
2348

《新滩阻风》

北风吹寒江,来自两山口。
初闻似摇扇,渐觉平沙走。
展开全文
飞云满岩谷,舞雪穿窗牖。
滩下三日留,识尽滩?一作山?前叟。
孤舟倦鸦轧,短缆困牵揉。
尝闻不终朝,今此何其久。
只应留远人,此意固亦厚。
吾今幸无事,闭户为饮酒。
收起
2349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展开全文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收起
2350

《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2351

《虎跑泉》

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展开全文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收起
2352

《和陶移居二首》

昔我初来时,水东有幽宅。
晨与鸦鹊朝,暮与牛羊夕。
展开全文
谁令迁近市,日有造请役。
歌呼杂闾巷,鼓角鸣枕席。
出门无所诣,乐事非宿昔。
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
收起
2353

《五色雀》

粲粲五色羽,炎方凤之徒。
青黄缟玄服,翼卫两绂朱。
展开全文
仁心知闵农,常告雨霁符。
我穷惟四壁,破屋无瞻乌。
惠然此粲者,来集竹与梧。
锵鸣如玉佩,意欲相嬉娱。
寂寞两黎生,食菜真臞儒。
小圃散春物,野桃陈雪肤。
举杯得一笑,见此红鸾雏。
高情如飞仙,未易握粟呼。
胡为去复来,眷眷岂属吾。
回翔天壤间,何必此怀都。
收起
2354

《和陶移居二首》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展开全文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收起
2355

《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於逍遥堂,作两绝句》

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
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
2356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交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展开全文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
收起
2357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

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
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2358

《万山》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
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展开全文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
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
收起
2359

《隆中》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展开全文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收起
2360

《息壤诗》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展开全文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於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收起
关于作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