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全集(816)首)

281

《减字木兰花·昨朝官告》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282

《江城子·留仙初试砑罗裙》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拚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283

《玉楼春》

渠摄郡时事
往年茏葱堂前路。路上人夸通判雨。
展开全文
去年拄杖过瓢泉,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收起
284

《玉楼春》

山行日日妨风雨。风雨晴时君不去。
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
展开全文
南城东野应联句。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收起
285

《玉楼春》

人间反覆成云雨。凫雁江湖来又去。十千一斗饮中仙,一百八盘天上路。旧时枫叶吴江句。今日锦囊无著处。看封关外水云侯,剩按山中诗酒部。
286

《玉楼春》

无心云自来还去。元共青山相尔汝。霎时迎雨障崔嵬,雨过却寻归路处。侵天翠竹何曾度。遥见屹然星砥柱。今朝不管乱云深,来伴仙翁山下住。
287

《玉楼春》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288

《玉楼春》

悠悠莫向文山去。要把襟裾牛马汝。
遥知书带草边行,正在雀罗门里住。
展开全文
平生插架昌黎句。不似拾柴东野苦。
侵天且拟凤凰巢,扫地从他瞿鹆舞。
收起
289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290

《玉楼春》

有无一理谁差别。乐令区区浑未达。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伯夷饥采西山蕨。何异捣齑餐杵铁。仲尼去卫又之陈,此是乘车入鼠穴。
291

《玉楼春》

客来底事逢迎晚。竹里鸣禽寻未见。日高犹苦圣贤中,门外谁酣蛮触战。多方为渴寻泉遍。何日成阴松种满。不辞长向水云来,只怕频烦鱼鸟倦。
292

《玉楼春》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293

《玉楼春》

青山不曾乘云去。怕有愚公惊著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294

《玉楼春·少年才把笙歌》

少年才把笙歌盏。夏日非长秋夜短。
因他老病不相饶,把好心情都做懒。
故人别后书来劝。乍可停杯强吃饭。
云何相遇酒边时,却道达人须饮满。
295

《玉楼春·狂歌击碎村醪》

狂歌击碎村醪?。欲舞还怜衫袖短。身如溪上钓矶闲,心似道旁官堠懒。山中有酒提壶劝。好语多君堪鮓饭。至今有句落人间,渭水西风黄叶满。
296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展开全文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收起
297

《玉楼春》

瘦筇倦作登高去。却怕黄花相尔汝。岭头拭目望龙安,更在云烟遮断处。思量落帽人风度。休说当年功纪柱。谢公直是爱东山,毕竟东山留不住。
298

《玉楼春》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299

《玉楼春》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展开全文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收起
300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展开全文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收起
关于作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