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诗词全集(1211)首)

941

《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一代讳秉字温甫》

火腹金龟梦正疑,琳房初诞谪仙儿。
丹传祖印百来岁,执笏归仙地震时。
942

《集句赠王秀才》

富贵必从勤苦得,名位岂肯卑微休。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943

《赞历代天师·第九代讳符字德信》

上饶山水甲江南,一锡横飞欲结庵。
忽遇至人烟霭外,归来无语隐松岩。
944

《赞历代天师·第六代讳椒字德馨》

丹书玉札隐琅函,云几飞空鹤几骖。
告别门人归去后,夜来素月落寒潭。
945

《赞历代天师·第七代讳仲回字德昌》

当年辟谷炼仙丹,召雨呼雷譬似闲。
四海有人膺宝籙,笑携筇去鹤鸣山。
946

《次韵曾丈探梅》

夜半风吹雪满阶,头巾不裹把窗开。
南枝暗就江头发,一点香从月下来。
947

《赞历代天师·第三十一代讳时修字朝英》

是个清都一散郎,凝神聚气炼丹阳。
片云孤鹤无踪迹,半夜风寒万里霜。
948

《赞历代天师·第十八代讳士元字仲良》

神水华池养白鸦,玉炉进火结丹砂。
仙家妙用无人识,顷刻能开桃李花。
949

《鍊丹不成》

八两日月精,半斤云雾屑。
轻似一鸿毛,重如千枰铁。
展开全文
白如天上雪,红如猩猩血。
收入玉葫芦,秘之不敢泄。
夜半忽风雷,烟气满寥泬。
这般情与味,哑子咬破舌。
捧腹付一笑,无使心脑热。
要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
收起
950

《翠麓即事》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
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
展开全文
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
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收起
951

《赞历代天师·第十九代讳修字德真》

玉局瑶篇龙凤文,三元开度士如云。
翻身踏着蓬莱路,浴罢焚香自入坟。
952

《赞历代天师·第十三代讳光字德昭》

几年辟谷学飞行,挥破秋空一点青。
才到暮林风月夜,洞天隐隐步虚声。
953

《丹诗》

太乙坛前偃月炉,不消柴炭及吹嘘。
金翁跨虎归瑶阙,姹女骑龙到雪壶。
展开全文
採得三斤寒水玉,炼成一颗夜明珠。
从兹只用抽添法,产个婴儿一似渠。
收起
954

《赞历代天师·第十一代讳通字仲达》

闭户凝神四十年,青鸾赤玺策云轩。
琼棺数月金躯冷,满室天香酹一樽。
955

《淡庵倪清父》

地僻人闲春昼长,了然物我两相忘。
薄披明月归诗肆,细切清风入醉乡。
展开全文
蜡味溪山闲里嚼,虀羹松竹静中尝。
把琴弹破世间事,净几明窗一炷香。
收起
956

《赞历代天师·第四代讳滋字元微》

鄱阳策杖抵岩巅,旧有丹炉锁暮烟。
今古一双龙虎石,侍郎仙去是何年。
957

《捣药禽》

灵禽悲噪白云边,人到天台古洞天。
点化春愁三月暮,唤回晓梦五更前。
展开全文
有如捣药璫璫响,非杵非舂自戛然。
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
收起
958

《江口有怀二首》

霜将枫绿染为红,风把芦花缕作茸。
云自幕天谁钉挂,月来佐酒与从容。
959

《道过成蹊菴偶成旧风一篇》

笑把青藜出武夷,不辞千里记幽奇。
吐吞风月一壶酒,拈弄溪山万首诗。
展开全文
道过星河骇双目,万灶清烟缠华屋。
老岩峭拔森翠屏,大江东去流苍玉。
樵人弛薪指似予,中有玉洞藏仙都。
楼阁参差美轮奂,神仙隐显知有无。
夕阳挂树暮山紫,行行到此欲脱屣。
门前三径绿苔深,浩荡春风醉桃李。
子然放步成蹊菴,其一仙翁乐笑谈。
苍髯绿鬓两眸碧,霞标芝宇清岩岩。
青牛人去几千载,源流尚有弦孙在。
混俗和光四十年。琅庭琛馆五云起,
五湖四海来如蚁。天下三百六十洲,
未见堂宇高於此。自非先生真栋梁,
安能玄阃颜辉光。烟蓑雨笠捘入门,
琴佩剑履充其堂。先生何年创丹室,
宝篆灰寒门牖密。明窗净几一炉香,
何人会此真消息。先生何日结草庐,
读书丹台紫府书。有时瞑目坐蒲团,
闲即汲水浇园蔬。妙南老人画真迹,
一枝薜荔缠寒碧。莫问当年老沈翁,
先生默契真端的。竹锁菴边炼药台,
鹧鸪啼得百花开。归去武夷向人说,
也曾亲诣同原来。先生此功与此德,
不须语句碑诸石。铭在诸人肺腑间,
闻者欲见不可得。斩新花竹旧烟霞,
十洲三岛共一家。有人问着长生事,
默默无言指落花。璚山道人懒成趣,
勉强搜索此数句。明朝铁笛吹一声,
直入千山万山去。
收起
960

《江口有怀二首》

丹枫偷落风无觉,白鹭微行鱼不知。
两地南楼今夜月,一般清皎百般思。
关于作者

白玉蟾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