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

141

《次韵酬宋妃六首》

洗雨吹风一月春,山红漫漫绿纷纷。
褰裳远野谁从我,散策空陂忽见君。
展开全文
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因嗟涉世终无补,久使高材雍上闻。
收起
142

《次韵酬宋妃六首》

东风渺渺客天涯,病眼先春已见花。
远欲报君羞强聒,老知随俗厌雄夸。
展开全文
穷通往事真如梦,得失秋毫岂更嗟。
邂逅故人唯有醉,醉中衣帻任欹斜。
收起
143

《次韵酬宋妃六首》

城中灯火照青春,远引吾方避纠纷。
游衍水边追野马,啸歌林下应山君。
展开全文
愁寻径草无求仲,喜对檐花有广文。
邂逅一樽聊酩酊,声名身後岂须闻。
收起
144

《次韵酬宋妃六首》

远迹荒郊谢儁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故交重趼恩何厚,新句连篇韵更高。
展开全文
美似狂酲初噉蔗,快如衰病得观涛。
久佑坏冶成天巧,岂与人间共一陶。
收起
145

《次韵酬宋妃六首》

无能私愿只求田,时物安能学计然。
凿井未成歌击壤,射熊犹得梦钧天。
展开全文
遥思故国归来日,留滞新恩已去年。
携手与君游最乐,春风波上水溅溅。
收起
146

《次韵酬宋妃六首》

山陂畴昔从吾亲,诸父先生各佩纷。
零落长年谁语此,迟回故地却逢君。
展开全文
衣冠偶坐论经术,襁褓当时刺绣文。
更怪高材终未遇,有司何日选方闻。
收起
147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148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展开全文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收起
149

《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展开全文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收起
150

《读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展开全文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收起
151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若木昏昏末有鸦,冻雷深闭阿香车。
抟云忽散簁为屑,翦水如分缀作花。
展开全文
拥帚尚怜南北巷,持杯能喜两三家。
戏挼弄掬输儿女,羔袖龙锺手独叉。
收起
152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神女青腰宝髻鸦,独藏云气委飞车。
夜光往往多联璧,白小纷纷每散花。
展开全文
珠网纚连拘翼座,瑶池淼漫阿环家。
银为宫阙寻常见,岂即诸天守夜叉。
收起
153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惠施文字黑如鸦,於此机缄漫五车。
皭若易缁终不染,纷然能幻本无花。
展开全文
观空白足宁知处,疑有青腰岂作家。
慧可忍寒真觉晚,为谁将手少林叉。
收起
154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寄声三足阿环鸦,问讯青腰小驻车。
一一煦肌宁有种,纷纷迷眼为谁花。
展开全文
争妍恐落江妃手,耐冷疑连月姊家。
长恨玉颜春不久,画图时展为君叉。
收起
155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戏摇微缟女鬟鸦,试咀流酥已颊车。
历乱稍埋冰揉粟,消沉时点水圆花。
展开全文
岂能舴艋真寻我,且与蜗牛独卧家。
欲挑青腰还不敢,直须诗胆付刘叉。
收起
156

《春雪》

春雪堕如簁,浑家醉不知。
泥留虎斗迹,愁杀路傍儿。
157

《送吴显道五首》

五湖大浪如银山,问君西游何当还。
以手抚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
展开全文
丈夫意有在,吾徒且加餐。
屏风九叠云锦张,千峰如连环。
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
飞空结楼台,动影袅窕冲融间。
沛然乘天游,下看尘世悲人寰。
泊舟浔阳郭,去去翔寥廓。
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
收起
158

《送吴显道五首》

滕王高阁临江渚,东边日出西边雨。
十五年前此会同,天际张帷列樽俎。
展开全文
公今此去何时归,我今停杯一问之。
春风两岸水杨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偶向东湖更向东,杏花两株能白红。
落拓旧游应记得,插花走马月明中。
荏苒荏苒瞻四海,明年花开复谁在。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少壮几时奈老何,与君把箸击盘歌。
歌罢仰天叹,六龙忽蹉跎。
跟中了了见乡国,自是不归归便得。
欲往城南望城北,此心炯炯君应识。
收起
159

《送吴显道五首》

临川楼上柅园中,罗帏绣幕围香风。
觥船一棹百分空,看朱成碧颜始红。
展开全文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旧事无人可只论,惟君与我同怀抱。
收起
160

《送吴显道五首》

忽忆旧乡头已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临江把臂难再得,江水江花岂终极。
关于作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