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

761

《飞雁》

雁飞冥冥时下泊,稻粱虽少江湖乐。
人生何必慕轻肥,辛苦将身到沙漠。
展开全文
汉时苏武与张骞,万里生还值偶然。
丈夫许国当如此,男子辞亲亦可怜。
收起
762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10》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展开全文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收起
763

《送灵仙裴太博》

一官留隐太常中,生事萧然信所穷。
有力尚期当世用,无求今见古人风。
展开全文
邅回旧学皆残稿,邂逅相看各老翁。
他日卜居何处好,溪山还欲与君同。
收起
764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

刘郎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余。
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
展开全文
闻多望士登天禄,知有名臣荐子虚。
且复弦歌穷塞上,只应非晚召相如。
收起
765

《送刘和父奉使江西》

刘郎今日拥旌麾,传到江南喜可知。
上冢还须击羊豕,下车应不问狐狸。
展开全文
无人敢效公荣酒,为我聊寻逸少池。
亦见岭头花烂熳,更将春色寄相思。
收起
766

《送梅龙图》

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
展开全文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只耕桑。
收起
767

《奉寄子思以代别》

南北蹉跎成两翁,悲欢邂逅笑言同。
全家欲出岭云外,匹马肯寻山雨中。
展开全文
趋府折腰嗟踽踽,听泉分手借匆匆。
寄声但有加餐饭,才业如君岂久穷。
收起
768

《送潘景纯》

东都曾以一当千,场屋声名十五年。
晚赐绿衣随宦牒,始操丹笔事戎旃。
展开全文
明时正欲精搜选,荣路何当力荐延。
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鹗在秋天。
收起
769

《送庞签判》

北都两去不辞勤,仕路论材况出群。
一相关藩尝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
展开全文
清谈犹得当时事,遗爱应从此日闻。
我忆荆溪山最乐,看君摩翮上青云。
收起
770

《寄平甫》

少时为学岂身谋,欲老低徊各自羞。
乘马从徒真扰扰,求田问舍转悠悠。
展开全文
弦歌旧国平生乐,鞍马新年几日留。
坐想摇鞭杨柳路,春风先我入皇州。
收起
771

《送契丹使还次韵答净因老》

老欲求吾志,时方摭我华。
强将愁出塞,空得病还家。
展开全文
日转山河暖,风含草木葩。
胜游思一往,不敢问三车。
收起
772

《送沈兴宗察院出使湖南》

谏书平日皁囊中,朝路争看一马骢。
汉节饱曾冲海雾,楚帆聊复借湖风。
展开全文
皇华命使今为重,直道酬君远亦同。
投老承明无补助,得为湘守即随公。
收起
773

《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

篝灯时见语惊人,更觉挥毫捷有神。
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
展开全文
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邂逅两贤时所服,坐令孤朽得相因。
收起
774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

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
展开全文
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收起
775

《送叔康侍御》

诏取名郎入宪台,此时方急济时才。
圣聪应已虚心待,奸党宁无侧目猜。
展开全文
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亲开。
伫闻谠论能医国,飞报频随驿骑来。
收起
776

《葛兴祖挽辞》

忆随诸彦附青云,场屋声名看出群。
孙宝暮年犹主簿,卜商今日更修文。
展开全文
山川凛凛平生气,草木萧萧数尺坟。
欲写此哀终不尽,但令千载少知君。
收起
777

《送孙长倩归辉州》

溪涧得雨潦,奔溢不可航。
江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展开全文
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
愿生畜道德,江海以自方。
收起
778

《庚申正月游齐安》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处处梅。
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779

《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

九卿初命亚三司,朝吏相瞻得老师。
南阙便还新印绶,东舟只载旧书诗。
展开全文
汉庭饯客无佳句,越水归装有富赀。
回首千年见疏范,共疑今事胜当时。
收起
780

《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

客路花时只搅心,行逢御水半晴阴。
背城野色云边尽,隔屋春声树外深。
展开全文
香草已堪回步履,午风聊复散衣襟。
忆君载酒相追处,红萼青跗定满杯。
收起
关于作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