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诗词全集(460)首)

181

《甘露寺火后》

六朝胜事已尘埃,犹有闲人怅望来。只道鬼神能护物,
不知龙象自成灰。犀惭水府浑非怪,燕说吴宫未是灾。
展开全文
还识平泉故侯否,一生踪迹比楼台。
收起
182

《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

万里伤心极目春,东南王气只逡巡。野花相笑落满地,
山鸟自惊啼傍人。谩道城池须险阻,可知豪杰亦埃尘。
展开全文
太平寺主惟轻薄,却把三公与贼臣。
收起
183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只有远山含暖律,
不知高阁动归心。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展开全文
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收起
184

《送顾云下第》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
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
展开全文
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
收起
185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

野云如火照行尘,会绩溪边去问津。才子省衔非幕客,
楚君科第是同人。狂思下国千场醉,病负东堂两度春。
展开全文
他日酒筵应见问,鹿裘渔艇隔朱轮。
收起
186

《送王使君赴苏台》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两地干戈连越绝,
数年麋鹿卧姑苏。疲甿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
展开全文
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收起
187

《忆九华》

九华巉崒荫柴扉,长忆前时此息机。黄菊倚风村酒熟,
绿蒲低雨钓鱼归。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
展开全文
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
收起
188

《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叶舟。桃花李花斗红白,
山鸟水鸟自献酬。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展开全文
未知到了关身否,笑杀雷平许远游。
收起
189

《出试后投所知》

此日蓬壶两日程,当时消息甚分明。桃须曼倩催方熟,
橘待洪崖遣始行。岛外音书应有意,眼前尘土渐无情。
展开全文
莫教更似山西鼠,啮破愁肠恨一生。
收起
190

《寄前宣州窦常侍》

往年西谒谢玄晖,樽酒留欢醉始归。曲槛柳浓莺未老,
小园花暖蝶初飞。喷香瑞兽金三尺,舞雪佳人玉一围。
展开全文
今日乱罹寻不得,满蓑风雨钓鱼矶。
收起
191

《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

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兰版地寒俱受露,
桂堂风恶独伤春。音书久绝应埋玉,编简难言竟委尘。
展开全文
唯有广都庞令在,白头樽酒忆交亲。
收起
192

《商於驿楼东望有感》

山川去接汉江东,曾伴隋侯醉此中。歌绕夜梁珠宛转,
舞娇春席雪朦胧。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展开全文
惆怅知音竟难得,两行清泪白杨风。
收起
193

《送蕲州裴员外》

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两晋家声须有主,
六朝文雅别无人。荣驱豹尾抛同辈,贵上螭头见近臣。
展开全文
蕲水苍生莫相羡,早看归去掌丝纶。
收起
194

《东归别所知》

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邹律有风吹不变,
郄枝无分住应难。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
展开全文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收起
195

《宿荆州江陵驿》

西游象阙愧知音,东下荆溪称越吟。风动芰荷香四散,
月明楼阁影相侵。闲欹别枕千般梦,醉送征帆万里心。
展开全文
薜荔衣裳木兰楫,异时烟雨好追寻。
收起
196

《寄进士卢休》

半年池口恨萍蓬,今日思量已梦中。游子马蹄难重到,
故人尊酒与谁同。山横翠后千重绿,蜡想歌时一烬红。
展开全文
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遍江东。
收起
197

《酬高崇节》

旧游虽一梦,别绪忽千般。败草汤陵晚,衰槐楚寺寒。
数奇常自愧,时薄欲何干。犹赖君相勉,殷勤贡禹冠。
198

《姑苏台》

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
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
199

《早登新安县楼》

关城树色齐,往事未全迷。塞路真人气,封门壮士泥。
草浓延蝶舞,花密教莺啼。若以鸣为德,鸾皇不及鸡。
200

《干越亭》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高城自有陵兼谷,
流水那知越与秦?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
展开全文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
收起
关于作者

罗隐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