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诗词全集(134)首)

21

《饮青来阁即事二绝》

城南烟色远萋萋,高宴城隅日未低。
最是一春撩落处,秋千斜月画楼西。
22

《饮青来阁即事二绝》

东南山色翠逶迤,日照西陵上酒迟。
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
23

《临章楼闻越舸且别怅然二首》

临章楼畔唱歌频,乱飒花枝记饮巡。
定去扬州须说与,相怜还是故乡人。
24

《临章楼闻越舸且别怅然二首》

乱帆秋影半江楼,燕语沧凉傍客舟。
便去扬州且明日,故乡今夜有人留。
25

《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

金沙原与蜀通津,路出黔阳千里尘。
何事不教东一线,兰沧千古为他人。
展开全文
鬼气临参不肯降,时时兵甲问南邦。
天开贵竹当雄楚,地拥西台接丽江。
收起
26

《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二首》

明远楼前湖水连,月中相对两苍然。
姮娥既有长生药,未必全将与少年。
27

《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二首》

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
大有少年那薄幸,姮娥须惜老成人。
28

《拨闷偶怀江陵相以下八公》

总教抛却宦情何,忽自悲伤忽笑歌。
半百年来迁客里,数家开阁不曾过。
29

《寄谢饷部辽左二首》

插汉窥关事欲多,辽阳当已失红罗。
宁前直钞开原路,止隔三岔一渡河。
30

《寄谢饷部辽左二首》

中郎万里寄军储,海饷登莱似国初。
若道全辽堪郡县,只消家令几行书。
31

《书金史后》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
看到幽兰轩里事,依然流恨似宣和。
32

《与李太虚》

少年豪气几时成,断酒辞家向此行。
夜半梅花春雪里,小窗灯火读书声。
33

《柳丝楼感事二首》

残日西楼映粉红,画眉吹蹙柳条风。
重来攀折人何处,肠断千丝一笛中。
34

《柳丝楼感事二首》

一年春事赏心同,千里湘皋曲未终。
别恨乍随帆影去,柳条眉晕半丝风。
35

《南旺分泉》

依阴发泉壑,开阳盛云雷。
挥珠即横厉,弭枻暂徘徊。
展开全文
神媪膏云落,天孙瀵雨开。
唯王资转输,画地此萦回。
涓涓连卫潞,洒洒注河淮。
高牂刺云日,横筹傲山崖。
鲜冰敌阳至,神木斩阴来。
浮吹彻终夜,飞舰常千枚。
珠粒山东泉,藿肉江南财。
当知禹贻厥,宜歌帝念哉。
收起
36

《答丁右武稍迁南仆丞怀仙作》

斯人负高概,情艺蔼纷饶。
触邪注冠影,雅志在公朝。
展开全文
衣服近吾身,有如裘与蕉。
升蕉有凉燠,寒裘终不凋。
斯人乃可去,将无念霜朝。
西回太行轴,南纵广陵桡。
有客从琅琊,从君独酌谣。
巾带若山人,玉钩横在腰。
他人富贵媚,斯人贫贱骄。
山中读道书,玉女时相娇。
但令有真骨,数至自飘飖。
灵阿发昭辉,逸驾动鸣椒。
云冥深秀资,霞延仙隐标。
庶反山中驾,聊用倚逍遥。
收起
37

《晖过太常博士宅》

太常东署中,五年足栖集。
南风多爽昪,春梅未湫湿。
展开全文
儿子此生成,琴书此敦习。
逼迫徙詹事,后者来何急。
出门别井灶,致词如欲泣。
临去几回首,向后恒过入。
昔作主人居,今向宾阶揖。
已悲题字灭,稍呀新堂葺。
触迹有思存,循年真怅悒。
旧隶犹瞻叩,比邻都问及。
坐深难可留,檐庭去犹立。
百年浑似此,前人互通执。
弱心诚自嗤,怀来非可戢。
收起
38

《京察后小述》

邑子久崖柴,长者亦摇簸。
含沙吹几度,鬼弹落一个。
展开全文
大有拊心叹,不浅知音和。
参差反舌流,倏忽箕星过。
幸免青蝇吊,厌听迁莺贺。
贱子亦如人,壮心委豪惰。
文章好惊俗,曲度自教作。
贪看绣夹舞,贯沓花枝卧。
对人时欠伸,说事偶涕唾。
眠睡忽起笑,宴集常背坐。
敢有轻薄情,祇缘迂僻过。
一命淹陵署,六岁逢都课。
浮噪今已免,不谨前当坐。
有口视三缄,无心嗔八座。
骨相会偏奇,生辰或孤破。
吾心少曲折,古人多顿挫。
脱落慕仙才,点掇希王佐。
咄咄竟何成,冉冉谁能那!
收起
39

《三十七》

我辰建辛酉,肃皇岁庚戌。
初生手有文,清羸故多疾。
展开全文
自脱尊慈腹,展转太母膝。
剪角书上口,过目了可帙。
家君有明教,太父能阴骘。
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
弱冠精华开,上路风云出。
留名佳丽城,希心游侠窟。
历落在世事,慷慨趋王术。
神州虽大局,数着亦可毕。
了此足高谢,别有烟霞质。
何悟星岁迟,去此春华疾。
陪畿非要津,奉常稍中秩。
几时六百石,吾生三十七。
壮心若流水,幽意似秋日。
兴至期上书,媒劳中阁笔。
常恐古人先,乃与今人匹。
收起
40

《怀帅惟审郎中戴公司成》

著冠须访戴,脱冠须访帅。
磊磊一心人,离离十星岁。
展开全文
戴公入山水,淡迹分明昧。
喜沾清悟姿,不惜沉冥醉。
帅生能造酒,酒色清如菜。
高谈常夜分,哀歌忽雷溃。
两君真晋人,土性有痴慧。
相见即相亲,了非心所解。
如云堕江光,颠倒影在内。
心欢常若兹,日月亦清快。
重来断清啸,不复可人在。
彯撇事诗酒,挪拏坐巾带。
帅生烟雾中,戴公江海外。
但想即成笑,寄书亦何赖。
收起
关于作者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