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诗词全集(881)首)

481

《重游梵行院》

晓渡南冈五里松,精庐未见已闻钟。
门前拂地垂杨柳,扫净秋来过马踪。
482

《重游锺山定林寺》

破冰泉脉漱篱根,坏衲遥疑挂树猿。
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
483

《舟次广陵怀寄京都交旧》

朋游冠盖满京华,病客东流迹自赊。
音驿未闻来日下,邻墙不见亦天涯。
展开全文
尚慙斗粟烦官廪,已指扁舟是我家。
莫谓因风无可寄,雪梅开遍腊前花。
收起
484

《登黄楼有怀苏眉山》

登黄楼,望黄州,
黄州望不见,楼下水东流。
展开全文
水流何可留,浮云更悠悠。
伤心泽畔客,憔悴楚兰秋。
收起
485

《烹鸡叹》

膳夫缚三鸡,二雌先就烹。
一雄置机上,不废知时鸣。
展开全文
有客见之叹,人情犹物情。
宁昌言即死,何噤口偷生。
愚闻此客言,退思因窃评。
鸡实鼎俎资,杀身非罪声。
人忘枢机诫,鼓舌为祸萌。
宜念千金躯,与鸡何重轻。
收起
486

《舟次金陵怀寄历阳王掾相》

昨时江北望江南,把酒离愁已不堪。
今夜江南望江北,抵掌清谈安可得。
展开全文
历湖白下非吾乡,官身俗眼禁人狂。
後日扁舟更西去,江北江南两何处。
收起
487

《平野堂重送江茂宗》

东风南浦雨潇潇,欲去行人不自聊。
谁道垂杨攀折苦,过春犹有最长条。
488

《铸年五十八因病废得旨休致一绝寄呈姑苏毗陵》

求田问舍向吴津,欲著衰残老病身。
未拜君恩赐剡曲,归来且醉监湖春。
489

《追和亡友杜仲观古黄生曲三首之二》

欢归夜何其,月照临门别。
後夜待欢来,开门但明月。
490

《追和亡友杜仲观古黄生曲三首之三》

要知两侬心,等是它山石。
此诚不可转,彼情无自入。
491

《秦淮官柳二首之一》

秦淮两潮西复东,淮边杨柳酣薰风。
送春白花去漠漠,避日黄鸟啼怱怱。
展开全文
陶彭泽多倦官叹,桓琅邪今衰病翁。
此身会复有健日,拟就绿阴横钓篷。
收起
492

《追和亡友杜仲观古黄生曲三首之一》

朝为去山云,暮为还山雨。
谁谓物无情,欢期不知许。
493

《自历阳泛江至赤埭访别曹解》

我访故人不待招,沧江谓广才容舠。
离城五点寒更急,著岸两竿晴日高。
展开全文
别来书尺正坐嬾,老去鞍马何堪劳。
明年淮上更携手,醉步卧虹千丈桥。
收起
494

《东华马上怀寄清凉和公兼简社中王拙居士》

鸡鸣紞五鼓,驱马东华路。
月落潮上时,云披日生处。
展开全文
摇摇渔艇子,挂席淩江去。
送目思悠悠,横槊聊一赋。
鸿雁南飞江北流,亭亭双塔是升州。
前朝物色今何见,白鹭平沙接石头。
石头城上清凉国,中有弥天大比丘。
右军远孙傲时者,巾鉢久从莲社游。
吾亦明年及瓜代,一庵见寄外何求。
收起
495

《秋风登城楼》

袭人风露觉秋初,临水高楼更雨余。
天幕鲜明河影淡,行云流月两徐徐。
496

《自讼》

朝听明钟出,暮随衙鼓归。
朝朝复暮暮,是是与非非。
展开全文
迹寄升沈路。言投祸福机。
何穷百年事,端使一心违。
收起
497

《秋怀二首之一》

室迩人尚远,况乎千里间。
岂徒道路长,重水复重山。
展开全文
清霜老芳物,嘉树不堪攀。
欲寄陇头信,春风殊未还。
收起
498

《自郓还徐道中》

八月过新雨,行云弄晚凉。
山川乍明晦,禾黍半青黄。
展开全文
西去真何事,东还非故乡。
悠悠尘土里,无路不亡羊。
收起
499

《东畿舟居阻雪怀寄二三知旧三首之一》

舟路江淮永,岁寒冰雪深。
戍期良敦迫,王畿方滞淫。
展开全文
疲筋苦跧卧,行药长川阴。
云物接平陆,不见西飞禽。
风从城阙来,如闻钟漏音。
昕霁更东迈,区区子牟心。
收起
500

《诅蚊》

公舍踞阴溝,维蚊得所在。
朝昕减志迹,曛暮相期会。
展开全文
挟是党与繁,岂资躯力大。
饥心过狼贪,毒喙甚蜂蛰。
侜张巧中人,勇悍将何奈。
贫无绡葛裯,拙计燃萧艾。
徒自取熏蒸,举家更嚏咳。
烟销尚鼓箑,夜久禦益懈。
坦腹恣交攻,烦养如搔疥。
神疲复萝悸,少不容清快。
如何造物工,种此生民害。
安得长风驱,投诸四荒外。
断之严霜诛,併命不可贷。
丑类偿一遗,馀孽行当再。
收起
关于作者

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