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宋] 姚宽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
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
过了离别时,还解相思否?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个多情女子对别时离情的泣诉。从她和情郎“ 相见两悠扬”,以及分手后便“踪迹无寻处”的情况看,他们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结合。在封建社会里,夫妻关系以男子为中心,象这首词所反映的结合方式,只会给痴心的女子留下永无止尽的思念与痛苦。因而,女主人公在别时所感到的凄惶,以及设想中的别后“ 相思”,当比一般的送别词包含更多的伤心与痛楚。
这首词由八句组成,其中有六句使用了比喻。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艺术魅力。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文心雕龙·比兴》就有“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的话。不同形式的比喻手法交换使用,还可以使文势变幻 ,形成错综美 。这首词首句“郎如陌上尘”,次句“妾似堤边絮”,并非各以一物为喻,而是互文见意,言妾亦如陌上尘,郎亦如堤边絮。尘与絮悠扬飘荡,无辙可循。尘与尘相遇,絮与絮相逢,聚乃偶然,散亦无法觅其踪迹。把两个人遇合方式的特点,通过尘与絮的“相见两悠扬 ,踪迹无寻处 ”体现出来,喻义明确,词篇的表现力因此加强,引人入胜。
下半阕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也是用比喻,不过是暗喻而已。以雨喻泪,宋词屡见。稍别致者 ,如胡铨《如梦令》“眼雨欲晴时,梅雨又来相恼”,出“雨”字而不见“泪”字,以“眼”字点出;吴城小龙女《 清平乐》“泪眼不曾晴”则出“泪”字而于“ 晴”字对面见“ 雨 ”字。本词此句“泪”、“雨”并见,以连绵的秋雨喻不断洒落的泪珠,取喻显明 ,亦足动人。至于“酒面扑春风”,字面本于杜甫《 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而谓女子酒后,脸上绯红,有似春风扑人。象“酒面扑春风”这类比喻,本来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就不甚显著,作者不仅不把相似点说出,反而用叙述式的句子,似乎只在实写两种相关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想真正理解词人的真实意图,就非得下一番推敲的功夫不可。这种比喻,修辞学上称为“曲喻”,古人称之为“ 不似之似”或“象外句”。《冷斋夜话》说 :“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
无可上人诗曰‘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无可的两句诗 ,好像是一写寒雨一写落叶,实际上是一个不用比喻词、不写相似点、而直接以雨声比落叶的曲喻。同样 ,“酒面春风”似乎是即写酒又写风,其实是借春风比酒后脸的情态。曲喻虽不尽一般比喻之易于理解 ,可是因为其“曲”,所以含义更隽永,更耐人寻味,用之于诗词,情趣也就更浓。在结构安排上,这阕词既表现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 ,段落层次十分清晰、显明。词篇写别时情景,自然以描写告别场面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两句为中心,上半阕为别时的感慨,末二句设想别后的情事,篇幅虽不长,却容下了别情离绪的各个方面。
在上半阕中,一、二句各自设比,三、四句补叙所比的内容,作为比喻 ,四句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从措意的过程分析 ,其间的条理十分清晰。此外,最后两句向对方提出“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的疑问,这又同上半阕的别时情绪遥相呼应。通过这种呼应,一方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无限忠贞,另一方面又对男方的爱情表示了担心和疑虑。这种“救首救尾”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词篇结构更加谨严,而且揭示主题方面,显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诗词
1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展开全文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收起
2
[宋]
吴城小龙

《清平乐令/清平乐》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落红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3
[唐]
无可

《秋寄从兄贾岛(一作秋夜宿西林寄贾岛)》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