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全集(3460)首)

2261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

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
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2262

《和梅户曹会猎铁沟》

山西従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
竿上鲸鲵犹未掩,(近枭数盗。
展开全文
)草中狐兔不须惊。
东州赵叟饮无敌,南国梅仙诗有声。
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
(是日惟梅、赵不射。

收起
2263

《和梅户曹会猎铁沟》

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
竿上鲸鲵犹未掩,草中狐兔不须惊。
展开全文
东州赵叟饮无敌,南国梅仙诗有声。
向不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
收起
2264

《吉祥寺僧求阁名》

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2265

《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
2266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
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
展开全文
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
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
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
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模。
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後图。
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
二水何年到,双洪不受橹。
至今清夜梦,飞辔策天吴。
收起
2267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展开全文
好士余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收起
2268

《和人回文五首》

同谁更倚闲窗绣,落日红扉小院深。
东复西流分水岭,恨兼愁续断弦琴。
2269

《予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

秋风卷黄落,朝雨洗绿净。
人贪归路好,节近中原正。
展开全文
下岭独徐行,艰险未敢忘。
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
收起
2270

《和人回文五首》

寒信风飘霜叶黄,冷灯残月照空床。
看君寄忆传文锦,字字萦愁写断肠。
2271

《和人回文五首》

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裳。
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2272

《和人回文五首》

蛾翠敛时闻燕语,泪珠弹处见鸿归。
多情妾似风花乱,薄幸郎如露草曦。
2273

《和子由次王巩韵如囊之句可为一噱?此诗为子》

平生未省为人忙,贫贱安闲气味长。
粗免趋时头似葆,稍能忍事腹如囊。
展开全文
简书见迫身今老,樽酒闻呼首一昂。
欲挹天河聊自洗,尘埃满面鬓眉黄。
收起
2274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

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千章杞梓阴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
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
展开全文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太息何人知帝力。
归来金帛看赪肩。
收起
2275

《元修菜》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展开全文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锺。
长使齐安民,指此说两翁。
收起
2276

《和参寥见寄?一作:奉和参寥离彭门至淮上见》

黄楼南畔马台宫,云月娟娟正点空。
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
展开全文
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
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收起
2277

《聚星堂雪》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初行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展开全文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收起
2278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

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鷾鸸恋庭宇,倏忽来千转。
展开全文
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
蠹鱼著文字,槁死犹遭卷。
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
东坡方三问,南禅已五反。
老人但目击,侍者方足茧。
最后六虫篇,深寄恨语浅。
收起
2279

《用前韵再和许朝奉》

高门元世旧,客路晚追游。
清绝闻诗语,疏通岂法流。
展开全文
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
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
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
恨赋投湘水,悲歌祀柳州。
何如五字律,相与一樽留。
更约登尘外,归时月满舟。
收起
2280

《诸公饯子敦轼以病不往复次前韵》

君为江南英,面作河朔伟。
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展开全文
上书苦留君,言拙辄报已。
置之勿复道,出处俱可喜。
攀舆共六尺,食肉飞万里。
谁言远近殊,等呈朝廷美。
遥知送别处,醉墨争淋纸。
我以病杜门,商颂空振履。
后会知何日,一欢如覆水。
善保千金躯,前言戏之耳。
收起
关于作者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