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

661

《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辟》

万里相夸漆与丹,笑歌长在绮纨间。
彩船春戏城边水,画烛秋寻寺外山。
展开全文
忆我屡随游客入,喜君今赴辟书还。
遥知曼倩威行久,赤笔应从到日闲。
收起
662

《送赵学士陕西提刑》

遥知彼俗经兵後,应望名公走马来。
陛下柬求今日始,胸中包畜此时开。
展开全文
山西豪杰归囊牍,渭北风光入酒杯。
堪笑陋陋昏鄙甚,略无谋术赞行台。
收起
663

《游杭州圣果寺》

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
展开全文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
收起
664

《杭州呈胜之》

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
林峦腊雪千家水,城郭春风二月花。
展开全文
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
如君援笔直摹写,寄与尘埃北客夸。
收起
665

《何处难忘酒二首》

何处难忘酒,英雄失志秋。
庙堂生莽卓,岩谷死伊周。
展开全文
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此时无一盏,难遣壮图休。
收起
666

《游章义寺》

九日章义寺,倦游因解镳。
拂榻寄午梦,起寻北山椒。
展开全文
岑蔚鸟绝迹,悲鸣唯一蜩。
欢言与僧期,於此共箪瓢。
斩松八九根,窗壁具一朝。
伏槛何所见,苍苍围寂寥。
岩谷寒更静,水泉清不摇。
安得有车马,尚无渔与樵。
神茂真观复,心明众尘消。
阴岭有嘉客,傥来不须招。
收起
667

《何处难忘酒二首》

何处难忘酒,君臣会合时。
深堂拱尧舜,密席坐皋夔。
展开全文
和气袭万物,欢声连四夷。
此时无一盏,真负鹿鸣诗。
收起
668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

沄沄曲江水,天借九秋色。
楼台飞半空,秀气盘韶石。
展开全文
载酒填里闾,吹花换朝夕。
笙箫震河汉,锦绣烂冠帻。
地灵瘴疠绝,人物倾南极。
先朝有名臣,卧理讼随息。
稍稍延诸生,谈笑与宾客。
子来适妙年,谒入交履舄。
寂寥九龄後,此独望一国。
虞翻礼丁览,韩愈俟赵德。
孤岸镇颓波,俗流未易识。
我方文葆中,旋逐旌旗迹。
去思今岂忘,耳目熟遗迹。
吏含殷勤言,俛仰问乖隔。
当时府中儿,侵寻鬓边白。
下帷虽著书,不捄寒饥迫。
谓宜门阑士,宦路久烜赫。
奈何犹差池,更捧丞掾檄。
骥摧千里蹄,鹏堕九霄翮。
人生无巧愚,天运有通塞。
试观驰骋人,意气宇宙窄。
荣华去路尘,谤辱与山积。
优游禄仕间,较计谁失得。
送君强成歌,陟岵翻感激。
收起
669

《游锺山》

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
670

《游锺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671

《荣上人遽欲归以诗留之》

道人传业自天台,千里翛然赴感来。
梵行毗沙为外护,法筵灵曜得重开。
展开全文
已能为我迂神足,便可随方长圣胎。
肯顾北山如慧约,与公西崦斸莓苔。
收起
672

《余寒》

余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
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
展开全文
士耳恐犹坠,马毛欲吹僵。
牢持有失箸,疾饮无留汤。
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
可怜当此时,不湿地上霜。
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谁言有百鸟,此鸟知阴阳。
岂时有必至,前识圣所臧。
把酒谢高翰,我知思故乡。
收起
673

《塞翁行》

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鱼长如人水满眼,桑柘死尽生芙蕖。
展开全文
汉家新堤广能筑,胡儿壮马休南牧。
北风卷却波浪声,只放田车行轣辘。
收起
674

《和甫如京师微之置酒》

季子将北征,貂裘解亭皋。
使君拥鸣驺,出饯载酒醪。
展开全文
作诗宠行色,坐客多贤豪。
信知大夫才,能赋在登高。
陟屺忧未已,强歌反哀号。
问言归何时,逮此冬风饕。
川涂良阻修,箠辔慎所操。
黄屋初启圣,万灵归一陶。
询谋及疏贱,拔取皆时髦。
往矣果有合,可辞州县劳。
收起
675

《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展开全文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收起
676

《与北山道人》

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半行书。
子云识字终投阁,幸是元无免破除。
677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

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
展开全文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直钱。
收起
678

《与北山道人》

莳果蔬泉带浅山,柴门虽设要常关。
别开小径连松路,祗与邻僧约往还。
679

《次韵舍弟常州官舍应客》

霜雪纷纷上鬓毛,忧时自悔目空蒿。
桑麻只欲求三亩,势利谁能算一毫。
展开全文
此地旧传公子札,吾心真慕伯成高。
飘然更有乘桴兴,万里寒江正复艚。
收起
680

《和惠思岁二日二绝》

懒读书来已数年,从人嘲我腹便便。
为嫌归舍儿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
关于作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