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

561

《进字说二首》

鼎湖龙去字书存,开辟神机有圣孙。
湖海老臣无四目,谩将糟粕污修门。
562

《省中二首》

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
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
563

《次韵信都公石枕蕲簟》

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纹。
翰林所宝此两物,笑视金玉如浮云。
展开全文
都城六月招客语,地上赤日流黄尘。
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
形骸直欲坐弃忘,冠带安能强修饰。
恃公宽贷更不疑,箕倨岂复论官职。
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
扫除堂屋就阴翳,公不自眠分与客。
知公用意每如此,真能与物同其适。
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
公才卓牵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
天方选取欲扶世,岂特使以文章鸣。
深探力取常不寐,思以正议排纵横。
奈何甘心一榻上,欲卧颍尾为洁清。
贤愚劳佚非一轨,顾我病昏惟未死。
心於万事久翛然,身寄一官真偶尔。
便当买宅归偃休,白发溪山如愿始。
看公肋力就太平,却上青天跨箕尾。
收起
564

《诗呈节判陆君》

中郎笔墨妙他年,晚与君游喜象贤。
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展开全文
英才但未遭文举,明主宁当弃浩然。
投赠临分加组丽,小诗能不强雕镌。
收起
565

《精卫》

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
566

《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图画难为容。
展开全文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收起
567

《景福殿前柏》

香叶由来耐岁寒,几经真赏驻鸣銮。
根通御水龙应蛰,枝触宫云鹤更盘。
展开全文
怪石误蒙三品号,老松先得大夫官。
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收起
568

《题友人壁》

茆檐前後久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
间水绕田山影转,野林留日鸟声和。
展开全文
萧条鸡犬逢人少,想象乾坤发兴多。
世事不如闲静处,知君出处意如何。
收起
569

《九鼎》

禹行掘山足百谷,蛟龙窜藏魑魅伏。
心志幽妖尚觊隙,以金铸鼎空九牧。
展开全文
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
鼎成聚观变怪索,夜人行歌鬼昼哭。
功施元元後无极,三姓卫守相传属。
弱周无人有宜出,沈之九幽拆地轴。
始皇区区求不得,坐令神奸窥邑屋。
收起
570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

风玉萧萧数亩楸,箨龙名为道人留。
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
展开全文
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
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
收起
571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北轩名字经平了,爱此吾能为赋诗。
山雨江风一披拂,箨龙还自有吟时。
572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仙事茫茫不可知,箨龙空此见孙枝。
壶中若有闲天地,何苦归来问葛陂。
573

《题朱郎中白都庄》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
展开全文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
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
收起
574

《天下不用车》

天下不用车,人人乘马驰。
王良虽善御,揽辔欲从谁。
展开全文
汉武伐大宛,杀人若京坻。
孝文却走马,独行先安之。
万物命在天,取舍各有时。
阴阳更用事,冬暖岂所宜。
卞氏强献玉,两刖亦已痴。
幸终遇良工,已剖得不疑。
收起
575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576

《同昌叔赋雁奴》

雁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
展开全文
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
夜或以火取,奴鸣火因匿。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
嗷嗷身百忧,泯泯众一息。
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
君看雁奴篇,祸福甚明白。
收起
577

《同长安君锺山望》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展开全文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收起
578

《别马秘丞》

伯夷恶一世,季也皆乡人。
吾尝论夫子,有似季之伦。
展开全文
人情路万殊,近世颇荆榛。
唯君游其间,坦坦得所循。
意君诚恺悌,慕向从宿昔。
奈何初相欢,鷁首已云北。
莓莓郊原青,漠漠风雨黑。
冠盖满津亭,君今去何适。
收起
579

《同杜史君饮城南》

山公游何处,白马鸣翩翩。
檀栾十亩碧,五月浮寒烟。
展开全文
留客听其间,风吹江海县。
出樽不见日,竹外空青天。
焚蜡助月出,酒光发金船。
狂客惜不去,醉翁舞回旋。
何必吹箫人,玉枝自婵娟。
归路借红烛,雨星低马前。
收起
580

《和吴御史临淮感事》

栅锁城扉晓一开,柂牙车轴转成雷。
黄尘欲碍龟山出,白浪空分汴水来。
展开全文
澄观有材邀昧陋,霁云无力报奸回。
骚人此日追前事,悲气随风动管灰。
收起
关于作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