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

341

《思王逢原》

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
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
展开全文
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
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
朝出一马驱,暝归一马驰。
驰驱不自得,谈笑强追随。
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
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
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
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赀。
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饘糜。
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
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
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
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
贤者宜有後,固当梦熊罴。
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
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
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
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
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
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
收起
342

《落星寺》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
展开全文
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
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收起
343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往时江总宅,近在青溪曲。
井灭非故桐,台倾尚余竹。
展开全文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
方坻最所爱,意谓可穿筑。
欲往无舟梁,长年寄心目。
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消摇檐宇新,揽结蹊隧熟。
更能适我愿,中水开茆屋。
鬼营诛荒梗,人境扫喧黩。
濠鱼净留连,海鸟暖追逐。
岂无方外客,於此停高躅。
忆初桑落时,要我岂非夙。
蚕眠忽欲老,一个未言速。
当缘东门水,尚涩南浦舳。
吾庐虽隐翳,赏眺还自足。
横陂受後涧,直堑输前渎。
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碧筩递舒卷,紫角联出缩。
千枝孙峄阳,万本毋淇澳。
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
尚复有野物,与公新听瞩。
金钿拥芜菁,翠被敷苜蓿。
虾蟆能作技,科斗似可读。
棂轩俯北渚,花气时度谷。
耘耡聊效颦,缔构行可续。
荒乘傥不倦,一昼敢辞卜。
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翛翛仙李枝,城市久烦促。
寄声与俱来,荫我台上谷。
收起
344

《葛郎中挽辞二首》

卷卷繐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展开全文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收起
345

《葛郎中挽辞二首》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展开全文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收起
346

《寄友人三首》

万里书归说我愁,知君不忘北城幽。
一篇封禅才难学,三亩蓬蒿势易求。
展开全文
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
应须急作南征计,漠北风沙不可留。
收起
347

《寄友人三首》

水边幽树忆同攀,曾约移居向此间。
欲语林塘迷旧径,却随车马入他山。
展开全文
飞花著地容难冶,鸣鸟窥人意转闲。
物色可歌春不返,相思空复惨朱颜。
收起
348

《寄友人三首》

一别三年各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
看沙更觉蓬莱浅,数日空惊霹雳忙。
展开全文
渺渺水波低赤岸,蒙蒙云气淡扶桑。
登临旧兴无多在,但有浮槎意未忘。
收起
349

《咏风》

风从北海起,至此南海上。
问风来何事,去复欲何向。
展开全文
谁遣汝而号,谁应汝而唱。
汝於何时息,汝作无乃妄。
风初无一言,试以问云将。
收起
350

《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

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展开全文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收起
351

《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

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展开全文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收起
352

《金陵即事三首》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353

《金陵即事三首》

结绮临春歌舞地,荒蹊狭巷两三家。
东风漫漫吹桃李,非复当时仗外花。
354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

城阙宫车转,山林隧路归。
苍梧云未远,姑射露先曦。
展开全文
玉暗蛟龙蛰,金寒雁鹜飞。
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
收起
355

《寓言二首》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356

《寓言二首》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
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
357

《京兆杜婴大醇能读书其言近庄其为人旷达而廉》

萧瑟野衣巾,能忘至老贫。
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
展开全文
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
伤心宿昔地,不复见斯人。
收起
358

《京兆杜婴大醇能读书其言近庄其为人旷达而廉》

叔度医家子,君平卜肆翁。
萧条昨日事,彷佛古人风。
展开全文
旧宅雨生菌,新阡寒转蓬。
存亡谁一问,嗟我亦穷空。
收起
359

《北窗》

病与衰期每强扶,鸡壅桔梗亦时须。
空花根蒂难寻摘,梦境烟尘费扫除。
展开全文
耆域药囊真妄有,轩辕经匮或元无。
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
收起
360

《次韵致远木人洲二首》

迷子山前涨一洲,木人图志失编收。
年多但有柳生肘,地僻独无茅盖头。
展开全文
河侧鲍生乾尚立,江边屈子槁将投。
未妨他日称居士,能使君疑福可求。
收起
关于作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