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诗词全集(313)首)

261

《送魏介之江西提点》

旌旗如火浪如鸥,一路春城次第游。
江上高楼欲千尺,便從今日望归舟。
262

《送吴安道学士知崇州》

一麾轻去奉兰羞,共惜清贤岂易求。
筮易暗惊鸣鹤远,赋诗深望白驹留。
展开全文
古来经纬心皆晓,闲处光阴发半秋。
长孺之才同吏隐,相宽频上海边楼。
收起
263

《送邢昂处士南游》

落落崆峒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
东南赖有林君复,万里清风去不孤。
264

《苏州十咏其二·木兰堂》

堂上列歌锺,多惭不如古。
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
265

《苏州十咏其六·灵岩寺》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展开全文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干坤。
收起
266

《苏州十咏其七·太湖》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267

《匣剑》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分别有道,何认问吹毛。
268

《行歌》

行歌春满路,坐歌春满园。
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269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见寄》

节製重并汾,淹留又见春。
年高成国老,道在乐天真。
展开全文
风韵应如旧,精明迥绝伦。
致君心未展,宁是式微人。
收起
270

《依韵答韩侍御》

虽叨世契与邻藩,东道瞻风御史尊。
郑馆昔时延下客,于家今日见高门。
展开全文
我居方面荣为惧,君向台端直且温。
彼此中怀蕴金石,不须销黯动离魂。
收起
271

《依韵和介之未开菊》

本非桃李色,佳节敢先开。
席上无言晚,霜前幸未摧。
展开全文
芳心应有待,真赏直须催。
愿上金樽寿,何伤蝶不来。
收起
272

《依韵和苏州蒋密学》

馀杭偶得借麾来,山态云情病眼开。
此乐无涯谁可共,诗仙今日在苏台。
273

《依韵和提刑张太博寄梅》

数枝梅寄寂寥人,多谢韶华次第均。
穰下此花留未发,待君同赏后池春。
274

《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
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
展开全文
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
刘琨增坐啸,王粲斗销忧。
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
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
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
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
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
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
收起
275

《应製赏花钓鱼》

万汇嘉亨日,皇心豫宴辰。
华林新濯雨,灵沼正涵春。
展开全文
帝幄纷仙花,天钩掷锦鳞。
洋洋颁睿唱,赓颂浃簪绅。
收起
276

《咏史五首其二·有虞氏》

成都成邑即天开,终践尧基咏起哉。
但得四门元凯至,九韶何必凤皇来。
277

《咏史五首其四·商人》

履癸昆吾祸莫移,应天重造帝王基。
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278

《咏史五首其五·周人》

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
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279

《咏史五首其一·陶唐氏》

纯衣黄冕历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
莫道茅茨无复见,古今时有致尧人。
280

《游乌龙山寺》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展开全文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收起
关于作者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