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宇文融简介

简史

人物介绍
    宇文融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明辨有吏干。开元初任监察御史。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20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80余万和大量土地。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善于荐举人才,在相期间,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在相位仅百日即罢贬为汝州刺史,又流严州,卒于途中。
人物生平
  宇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开元初,他担任富平县(今陕西富平县)主簿。京兆尹乾源曜赏识他“明辩有吏干”,推荐他入京任监察御史。   农民流亡问题,到开元时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浮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宇文融在政治上比较精明,他看到了这一社会积弊,也悉知玄宗皇帝正为此所困忧,于是,他便在开元九年(721)正月二十八日上书唐玄宗,建议检括逃户,增加租赋收入。这个提议正中玄宗下怀,玄宗便命他制定检括之法。12天之后,宇文融拟定的括户方针及具体办法被颁行天下。他任推勾使,依据簿籍检括逃户,短期内收到效果,得玄宗赏识,将他从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擢为从六品上的兵部员外郎。   从开元十一年八月起,括户、括田及赋役改革结合进行。宇文融被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或称“括地使”。玄宗召宇文融到延英殿,和他讨论了实施的具体措施。次年六月,颁发《置劝农使诏》,申明对编户后的流民免征正税,授权宇文融巡行州县可以便宜从事。他顺应广大流民的呼声,提出六年起科(即对新附籍客户免征六年赋调,轻税入官,一年少收一千文杂徭钱),奏玄宗批准执行。当他宣布这项政策时,“老幼欣跃,惟令是从”,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宇文融自己精明能干,且善于知人善任。他前后任用29名劝农判官,多是干练人才,使括户括田、客户附籍和赋役改革在短时期内取得显著成效,使编户增加80万户到百万户,为全国户数1/10,使税收增加了1/10,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取得了“流户大来”和“王田载理”的双重效果。玄宗把宇文融擢为正四品下的户部侍郎(注:新、旧唐书均为御史中丞),赋予他独立行事的权力,可以直接向州县发号施令。史籍记载,当时“事无巨细,先上劝农使,而后上台省,台省须其意,乃行下”。(注:《新唐书·宇文融传》)当时规定,农忙季节各州县要免去一切劳役,让农民专力收获农作物;对于逃亡又重新回归原籍的流民,地方官府要派员去安抚,给他们提供从事生产的条件等等。这对推动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宇文融得玄宗宠信,但中书令张说素恶他的为人,又恐其权重,因有意压抑他。宇文融的奏议,多被张说反驳。于是宇文融联合御史大夫崔隐甫在开元十四年(726)劾奏张说“引术士王庆则夜祠祷解,其亲吏市权招贿”等罪状,玄宗罢张说知政事,命有司审讯。审无结果,张说获释。次年二月,三人彼此攻击,朝廷不安。玄宗知宇文融并非真正履行职责,而是闹朋党之争,便令张说致仕,崔隐甫离任归家,宇文融出任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北)刺史。这年八月,黄河在魏州决口(黄河故道),造成洪灾,玄宗诏授宇文融为河北道宣抚使,充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负责赈灾及漕运事务。他上表请用《禹贡》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并回易陆运本钱,官收其利。   开元十六年(728),调入朝担任鸿胪卿,兼户部侍郎。次年六月,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他很有抱负,又善于选拔人才,推荐宋璟任右丞相,裴耀卿任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均被认为是知人善任。但他仍常引故旧宾客晨夕欢饮,结纳朋党;又性急多言,处事不慎,排斥不同意见,树立的对立面较多。在相位99天,就被牵涉到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信安王李祎的案件中去,遭罢相,贬为汝州刺史。   宇文融被贬之后,朝廷财政困难,玄宗又思宇文融之功,责怪宰相裴光庭说:“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贬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以佐朕?”(注:《资治通鉴》213卷开元十七年十月条)裴光庭恐玄宗再召回宇文融,便指使御史劾宇文融的儿子贪赃受贿,致玄宗将宇文融再贬平乐县(今广西平乐县)尉。开元十八年(730),司农少卿蒋岑举劾奏宇文融在汴州时贪污官钱巨万,再被流配崖州(在今海南省三亚)。他连遭打击,身患重病,死于去崖州途中。追赠台州刺史。

相关事迹

宇文融与盛唐时代
  在中国历史上,盛唐时代(即开元天宝时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不仅是唐代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以“变革”为“核心命题”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旧的财政、经济、军事和行政体制已经不能有效地应对,许多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地化解,整个社会潜伏着种种危机。   这时,宇文融(?~730)应运而出。从开元九年起,宇文融上奏并主持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括户运动,随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唐代的财政、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为“开天盛世”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宇文融”这个名字都与“兴利之臣”联系在一起,在官方史书中更是被视为“奸臣”和“小人”,因而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对这位理财家进行一种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研究。本文对宇文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探究宇文融的生平事迹,及其经历的政治斗争。本文认为,宇文融的一生非常曲折,曾经二起二落,并对开元中叶的中枢政局产生重要影响,而他与政治对手张说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特别是,开元十七年宇文融出任宰相后,以天下为己任,雄心勃勃地继续进行财政改革,却不幸陷入党争的泥潭,横死岭南。   二是聚焦于宇文融主持的括户运动,对其基本过程、内容、成效,以及组织体制进行深入研究。在括户期间,唐廷先后推出三项改革政策——括户、括田和整顿赋役,三者相互衔接、配套,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此外,宇文融逐步建立了一套内有“所司”、外有十五道“使司”的使职体制,既从组织上保证括户运动的成功,也对唐代财政、行政体制产生较大影响。   三是以开元十四~十五年天灾为研究背景,剖析唐廷为应对灾害危机而采取发种种举措,以突显宇文融的历史地位和杰出作用。面对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唐廷从弭灾、救灾,以及接济边军三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从而顺利度过这场因天灾造成的社会危机。为了摆脱因天灾引发的财政困境,唐廷又于开元十六年开展一场“三位四元”的财政改革:一是漕运改革,一是回造,一是庸调折租,一是和籴,为“开天盛世”打下良好的财政基础。总之,宇文融是开天时代一位著名的、富有改革精神的理财家,他具有独特的经济之才,曾经主持括户运动,参与开元十四~十五年的救灾,并在开元十六年财政改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而在唐朝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认真考察宇文融曲折的一生,深入探究其采取的种种理财措施,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盛唐”的时代内涵及其社会变革将大有裨益。
全唐诗收录一首
   奉和圣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   申甫生周日,宣慈举舜年。何如偶昌运,比德迈前贤。   宠获元良密,荣瞻端揆迁。职优三事老,位在百僚先。   北极回宸渥,南宫饰御筵。飞文瑶札降,赐酒玉杯传。   谬列台衡重,俱承雨露偏。誓将同竭力,相与郊尘涓。
旧唐书《宇文融传》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之玄孙也。祖节,贞观中为尚书右丞,明习法令,以干局见称。时江夏王道宗尝以私事托于节,节遂奏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匹,仍劳之曰:“朕所以不置左右仆射者,正以卿在省耳。”永徽初,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代于志宁为侍中。坐房遗爱事配流桂州而卒。父峤,莱州长史。   融,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源乾曜、孟温相次为京兆尹,皆厚礼之,俄拜监察御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无几,获伪滥及诸免役甚众,特加朝散大夫,再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阳翟尉皇甫憬上疏曰:   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且无益之事繁,则不急之务众;不急之务众,则数役;数役,则人疲;人疲,则无聊生矣。是以太上务德,以静为本;其次化之,以安为上。但责其疆界,严之堤防,山水之馀,即为见地。何必聚人阡陌,亲遣括量,故夺农时,遂令受弊。又应出使之辈,未识大体,所由殊不知陛下爱人至深,务以勾剥为计。州县惧罪,据牒即征。逃亡之家,邻保代出;邻保不济,又便更输。急之则都不谋生,缓之则虑法交及。臣恐逃逸从此更深。至如澄流在源,止沸由火,不可不慎。今之具僚,向逾万数,蚕食府库,侵害黎人。国绝数载之储,家无经月之畜,虽其厚税亦不可供。户口逃亡,莫不由此。纵使伊、皋申术,管、晏陈谋,岂息兹弊?若以此给,将何以堪!虽东海、南山尽为粟帛,亦恐不足,岂括田税客能周给也!   左拾遗杨相如上书,咸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乃贬憬为盈川尉。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馀万,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令集百僚于尚书省议。公卿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唯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瑒出为外职。   融乃驰传巡历天下,事无大小,先牒上劝农使而后申中书,省司亦待融指捴而后决断。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融使还具奏,乃下制曰:   人惟邦本,本固邦宁,必在安人,方能固本。永言理道,实获朕心。思所以康济黎庶,宠绥华夏,上副宗庙乾坤之寄,下答宇县贡献之勤,何尝不夜分辍寝,日旰忘食。然后以眇眇之身,当四海之贵。虽则长想遐迩,不可家至日见。至于宣布政教,安辑逋亡,言念再三,其勤至矣。莫副朕命,实用恧焉,当扆永怀,静言厥绪。岂人流自久,招谕不还,上情靡通于下,众心罔达于上。求之明发,想见其人。当属括地使宇文融谒见于延英殿,朕以人必土著,因议逃亡,嘉其忠谠,堪任以事,乃授其田户纪纲,兼委之郡县厘革,便令充使,奉以安人。遂能恤我黎元,克将朕命,发自夏首,及于岁终,巡按所及,归首百万。仍闻宣制之日,老幼欣跃,惟令是从,多流泪以感朕心,咸吐诚以荷王命。犹恐朕之薄德,未孚于人,抚字安存,更冀良算。遂命百司长吏,方州岳牧,佥议庙堂,广征异见。群词盈于札翰,环省弥于旬日,庶广朕意,岂以为劳,稽众考言,谓斯折衷。欲人必信,期于令行,凡尔司存,勉以遵守。   夫食为人天,富而后教,经教彝体,前哲至言。故平籴行于昔王,义仓加于近代,所以存九年之蓄,收上中之敛。穰贱则农不伤财,灾馑则时无菜色,救人活国,其利博哉!今流户大来,王田载理,敖庾之务,寤寐所怀。其客户所税钱,宜均充所在常平仓用,仍许预付价值,任粟麦兼贮。并旧常平钱粟,并委本道判官勾当处置,使敛散及时,务以矜恤。且分灾恤患,州党之常情;损馀济阙,亲邻之善贷。故木铎云徇,里胥均功,夜绩相从,齐俗以赡。今阳和布泽,丁壮就田,言念鳏茕,事资拯助。宜委使司与州县商量,劝作农社,贫富相恤,耕耘以时。仍每至雨泽之后,种获忙月,州县常务,一切停减。使趋时急于备寇,尺璧贱于寸阴,是则天无虚施,人无遗力。   又政在经远,功惟久著,今逃亡初复,居业未康,循逃户及籍外剩田,犹宜劳徕,理资存抚。其十道分判官,三五年内,使就厥功,令有终始。当道覆屯,及须推劾,并以委之,不须广差馀使,示专其事,不扰于人。政术有能,必行赏罚。其已奏复业归首,勾当州县,每季一申,不须挟名,致有劳扰。其归首户,各令新首处与本贯计会年户色役,勿欺隐及其两处征科。宣布天下,使明知朕意。   中书令张说素恶融之为人,又患其权重,融之所奏,多建议争之。融揣其意,先事图之。中书舍人张九龄言于说曰:“宇文融承恩用事,辩给多词,不可不备也。”说曰:“此狗鼠辈,焉能为事!”融寻兼户部侍郎。从东封还,又密陈意见,分吏部为十铨典选事,所奏又为说所抑。融乃与御史大夫崔隐甫连名劾说,廷奏其状,说由是罢知政事。融恐说复用为己患,数谮毁之。上恶其朋党,寻出融为魏州刺史。俄转汴州刺史,又上表请用《禹贡》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并回易陆运本钱,官收其利。虽兴役不息,而事多不就。   十六年,复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明年,拜黄门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礼部尚书、信安王祎为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祎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   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贬昭州平乐尉。在岭外岁馀,司农少卿蒋岑举奏融在汴州回造船脚,隐没钜万,给事中冯绍烈又深文案其事实,融于是配流岩州。地既瘴毒,忧恚发疾,遂诣广府,将停留未还。都督耿仁忠谓融曰:“明公负朝廷深谴,以至于此,更欲故犯严命,淹留他境,仁忠见累,诚所甘心,亦恐朝廷知明公在此,必不相容也。”融遽还,卒于路。上闻之,思其旧功,赠台州刺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