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敬玄简介

李敬玄简介

李敬玄(615-682),亳州谯人,唐朝大臣。博览群书,尤善五礼。高宗为太子时,召其入崇贤馆,兼预侍读。高宗年间,历迁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兼检校司列少常伯、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后进吏部尚书。仪凤元年(676年),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拜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统兵征讨吐蕃。兵败后,贬为衡州刺史,后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淳元年(682年),病故,赠兖州都督,谥曰文宪。撰有《礼论》六十卷,《正论》三卷,及文集三十卷。

人物生平

  李敬玄的父亲李孝节,官至谷州长史。贞观末年,高宗还是太子时,被马周推荐入崇贤馆。   高宗年间,李敬玄历任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咸亨二年(671年),李敬玄转任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后进吏部尚书。仪凤元年(676年),李敬玄拜中书令,封赵国公。   刘仁轨后为左仆射,李敬玄与之有嫌,每遇刘仁轨奏事,李敬玄辄从中阻挠。时吐蕃屡次入寇,仪凤二年(677年),吐蕃内乱,朝廷以为有机可乘,刘仁轨知李敬玄素非边将才,谎称李敬玄知兵事,李敬玄固辞。高宗曰:“刘仁轨须朕,朕亦行之,卿何辞?”李敬玄不能辞。   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军至洮河军,为诸军大总管,同工部尚书刘审礼统兵十八万进攻吐蕃。在青海湖边,李敬玄逗挠不前,唐军再次大败,刘审礼既无继援,被俘。李敬玄闻刘审礼被擒,慌忙退走,至承风岭(今青海西宁附近),敌骑已漫山遍野,李敬玄急阻沟自固,时正值秋雨,道路泥泞,无计可施。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敢死士五百人夜袭吐蕃军,吐蕃军惊走,大将论钦陵退去。李敬玄得拔营徐退,返入鄯州,贬为衡州刺史,后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故,年六十八,赠兖州都督。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一百六·列传第三十一》   李敬玄,亳州谯人。该览群籍,尤善于礼。高宗在东宫,马周荐其材,召入崇贤馆侍读,假中秘书读之。为人峻整,然造请不惮寒暑。许敬宗颇荐延之。历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迁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拜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敏才,敬玄委以曹事,仁祎为造姓历、状式、铨簿,钳键周密,病心太劳死。敬玄因其法,衡综有序。自永徽后,选员浸多,惟敬玄居职有能称。性强记,虽官万员,遇诸道,未尝忘姓氏。有来诉者,口谕书判参舛及殿累本末无少缪,天下伏其明。杭州参军徐太玄哀其僚张惠以赃抵死,而惠母老,乃诣狱自言与惠偕受,薄其罪,惠得不死,太玄坐免官十年。敬玄廉知之,擢为郑州司功参军,后至秘书少监、申王师,以德行闻。其鉴拔率若此。   咸亨二年,转中书侍郎。又改吏部,兼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吏部尚书。居选部久,人多附向。凡三娶皆山东旧族,又与赵李氏合谱,故台省要职多族属姻家。高宗知之,不能善也。仪凤元年,拜中书令,封赵国公。   刘仁轨西讨吐蕃,有所建请,敬玄数持异,由是有隙,因奏河西镇守非敬玄不可。敬玄辞以非将帅才,且仁轨逞憾,故强臣以不能。帝厌之,因曰:“仁轨若须朕,朕且行,卿安得辞?”乃拜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统兵十八万,代仁轨。与吐蕃将论钦陵战青海,使刘审礼为先锋,麈虏,敬玄按军自如,审礼战殁,尚首鼠不进,乃顿承风岭,又阴沟淖,莫能前,贼屯高压其营。偏将黑齿常之率死士夜击贼,敬玄始得至鄯州。又战湟川,遂大败。数称疾求罢归,许之。既入见,不引谢,即还府视事。帝察实不病,贬衡州刺史。久之,迁扬州长史。卒官,赠兖州都督,谥曰文宪。撰次《礼论》及它书数十百篇。二子:思冲、守一。    《旧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三十一》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父孝节,谷州长史。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乾封初,历迁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总章二年,累转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时务才,敬玄以曹事委之。仁祎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铨历等程式,处事勤劳,遂以心疾而卒。敬玄因仁祎之法,典选累年,铨综有序。自永徽以后,选人转多,当其任者,罕闻称职,及敬玄掌选,天下称其能。预选者岁有万余人,每于街衢见之,莫不知其姓名。其被放有诉者,即口陈其书判失错及身负殿累,略无差殊。时人咸服其强记,莫之敢欺。选人有杭州参军徐太玄者,初在任时,同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惠赃数既少,遂得减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调十余年。敬玄知而大嗟赏之,擢授郑州司功参军,太玄由是知名,后官至秘书少监、申王师,以德行为时所重。敬玄赏鉴,多此类也。咸亨二年,授中书侍郎,余并如故。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行吏部侍郎,依旧兼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四年,监修国史。上元二年,拜吏部尚书,仍依旧兼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同中书门下三品。敬玄久居选部,人多附之。前后三娶,皆山东士族。又与赵郡李氏合谱,故台省要职,多是其同族婚媾之家。高宗知而不悦,然犹不彰其过。仪凤元年,代刘仁轨为中书令。调露二年,吐蕃入寇,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高宗谓曰:“仁轨若须朕,朕即自往,卿不得辞也。”竟以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吐蕃。及将战,副将工部尚书刘审礼先锋击之。敬玄闻贼至,狼狈却走。审礼既无继援,遂没于阵。俄有诏留敬玄于鄯州防御,敬玄累表称疾,乞还医疗。许之。既入见,验疾不重,高宗责其诈妄,又积其前后愆失,贬授衡州刺史。稍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淳元年卒,年六十八,赠兖州都督。撰《礼论》六十卷、《正论》三卷、文集三十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