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贤简介

李贤简介

唐章怀太子(655年-684年),名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李贤在胞兄李弘死后继立为皇太子,后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武则天主政后,为防备废太子在外有所图谋,派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监控。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拘禁,逼其自尽。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恢复其“雍王”亲王爵,在流放地下葬。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加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又追加“皇太子”地位,谥“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太子生平

亲王
  据两唐书记载,李贤生于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出生不久即被封为潞王,后加封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七岁时改封为沛王,后加封扬州大都督及右卫大将军。李贤幼年时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聪慧非常,曾令高宗赞叹不已。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庄重,深得父皇宠爱。十八岁时曾改名李德,徙封雍王,后改回本名李贤。李贤自幼身边不乏志士才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他的侍读,可见其自幼得到帝国最好的教育。
皇太子
  李贤身为雍王期间,由于太子李弘(武后长子)体弱多病,不能独立完成太子政务,故高宗曾命东宫官员和李贤代为处理政务。   上元二年,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成为太子后,李贤曾三次监国,他处理政事明确公允,受到大臣的拥戴,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此外,李贤的文史造诣深厚,成为太子不久后,他就诏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为范晔的《后汉书》作注释,而他的亲笔点评更被史家称为“章怀注”,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此外,李贤还著有《列藩正论》、《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籍,但已佚失。   李贤做太子期间,与母后关系紧张。据史料记载,武后曾多次亲书手信责备太子,并遣人送《少阳正范》、《孝子传》等书籍予太子,以此责备李贤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李贤常年处于惶恐之中,而宫中关于“太子不是皇后亲生”的流言更为母子关系雪上加霜。当时,一个名叫明崇俨的道士深受帝后信赖,常伴随武后左右。一次武后请明崇俨为皇子看相,明崇俨随即作出“英王(武后三子)状类太宗、相王(武后幼子)最贵,而太子(李贤)不堪大任”的论断,事情传到太子耳中,令李贤更加忧惧。
废杀
  公元680年,明崇俨为盗所杀,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随即派人搜查太子府第,查出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因谋逆罪被捕囚禁。唐高宗向来宠爱这个儿子,犹豫再三希望赦免太子,但被武后以“为人子心怀谋逆,天地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的论断驳斥。高宗无奈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在长安拘禁一年多后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今四川巴中),走前妻子、儿女、仆从衣不蔽体,十分悲凉。公元684年,高宗驾崩,中宗继位不久即被武后废黜改立幼子睿宗,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皇唐朝政。   唐睿宗即位初,武后因担忧废太子在外有所图谋,便以校检李贤宅第的名义派遣丘神勣赴巴州,丘神勣到达巴州后即逼迫李贤自杀。依据《资治通鉴》的说法,李贤之死很可能直接出于武后的懿旨。李贤死后,武后恢复其雍王王爵,并在流放地下葬。公元705年,武后崩,中宗继位。唐中宗念及兄弟之情,追授李贤“司徒”官爵,并将灵柩迁回长安,以亲王礼陪葬乾陵。公元712年,李贤遗孀房氏病故,唐睿宗下旨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房氏追加“太子妃”,两人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人物评说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  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镇国太平公主。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论才华,李贤则绝对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已能统召帝国最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而其亲笔点评的“章怀注”更是被后世赞誉,文史造诣十分深厚。作为太子,就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李贤曾三次监国(代为行使皇帝权利),并得到唐高宗的褒奖和群臣的拥戴,可见这个年轻的太子堪当大任,是唐帝国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忌,颇多嫌隙,武后也多次以书信的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传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千百年来,关于章怀太子的死因莫衷一是,史籍两唐书均在言语间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诬陷杀害,而出土的墓志铭也有影射太子是被冤杀,但都未有明言直接死因。郭沫若先生曾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章怀之死与武后无关而是当时的宰相裴炎为夺权所为。总之,不论太子是否含冤被害,或者被谁所害,他死于帝国最高权利的争夺和由此产生的忌恨、阴谋却大体可以肯定。自古以来为了夺得皇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是古时封建统治的残酷之所在。   《旧唐书》在高宗诸子列传中对章怀太子做出这样的评论:“唐年韵德,章怀最仁,凶母畏明,独乐其身”,称太子是个品德高尚的孝子,以此驳斥他生前不孝谋逆的罪名,暗示太子是含冤被害。事实上,在武则天四个儿子中,无论是性格还是才干,李贤无疑都是最像母亲的,然而却成为最不得宠的一个。或许正是因为李贤那敏感的政治嗅觉和政治才干,才使得他首当其冲成为母后权利欲望的牺牲品,反不如其两个平庸懦弱的弟弟在唯唯诺诺中熬过血雨腥风,顺利继承皇权大统。

史籍记载

《旧唐书》
   列传 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 章怀太子传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永徽六年,封潞王。显庆元年,迁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时始出阁,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高宗尝谓司空李绩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扬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上元元年,又依旧名贤。   上元二上,孝敬皇帝(李弘)薨。其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仪凤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矜;刑纲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斯在,家国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贤又招集当时学者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注范晔《后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   时正议大夫明崇俨以符劾之术为则天所任使,密称“英王状类太宗”。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则天又尝为贤撰《少阳政范》及《孝子传》以赐之,仍数作书以责让贤,贤逾不自安。调露二年,崇俨为盗所杀,则天疑贤所为。俄使人发其阴谋事,诏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法官推鞫之,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乃废贤为庶人,幽于别所。永淳二年,迁于巴州。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则天举哀于显福门,贬神绩为叠州刺史,追封贤为雍王。神龙初,追赠司徒,仍遣使迎其丧柩,陪葬于乾陵。睿宗践祚,又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有三子:光顺、守礼、守义。   光顺,大授中封安乐郡王,寻被诛。   守义,文明年封犍为郡王。垂拱四年,徙封永安郡王,病卒。   守礼本名光仁,垂拱初改名守礼,授太子洗马,封嗣雍王。时中宗迁于房陵,睿宗虽居帝位,绝人朝谒,诸武赞成革命之计,深嫉宗枝。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同处于宫中,凡十余年不出庭院。至圣历元年,睿宗自皇嗣封为相王,许出外邸。睿宗诸子五子皆封郡王,与守礼始居于外。神龙元年,中宗纂位,授守礼光禄卿同正员。神龙中,遗诏进封邠王,赐实封五百户。景云二年,带光禄卿,兼幽州刺史,转左金吾卫大将军,遥领单于大都护。先天二年,迁司空。开元初,历虢、陇、襄、晋、滑六州刺史,非奏事及大事,并上佐知州。时宁、申、岐、薛、邠同为刺史,皆择首僚以持纲纪。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兼州佐,守礼唯弋猎、伎乐、饮谑而已。九年已后,诸王并征还京师。   守礼以外枝为王,才识猥下,尤不逮岐、薛。多宠嬖,不修风教,男女六十余人,男无中才,女负贞称,守礼居之自若,高歌击鼓。常带数千贯钱债,或有谏之者曰:“王年渐高,家累甚众,须有爱惜。”守礼曰:“岂有天子兄没人葬?”诸王因内宴言之,以为欢笑。时积阴累日,守礼白于诸王曰:“欲晴。”果晴。愆阳涉旬,守礼曰:“即雨。”果连澍。岐王等奏之,云:“邠哥有术。”守礼曰:“臣无术也。则天时以章怀迁谪,臣幽闭宫中十余年,每岁被敕杖数顿,见瘢痕甚厚。欲雨,臣脊上即沉闷,欲晴,即轻健,臣以此知之,非有术也。”涕泗沾襟,玄宗亦悯然。二十九年薨,年七十余,赠太尉。   子承宏(李承宠),开元初封广武郡王,历秘书员外监,又为宗正卿同正员。广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舆幸陕。蕃、浑之众入城,吐蕃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环等为宰相,补署百余人。旬余日,贼退,郭子仪率众入城,送承宏于行在,上不之责,止于虢州。寻死。承宁(李承宁),天宝初,授率更令同正员,嗣邠王。承寀(李承寀),至德二载,封为敦煌郡王,加开府仪同三司。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因纳其女为妃,册为毗伽公主。回纥著勋,承寀甚遇恩宠。乾元元年六月卒,赠司空。   唐法,嗣郡王但加四品阶,亲王子例著绯。开元中,张九龄为中书令,奏请宁、薛王男并赐紫,邠王三男衣紫,余二十人衣绯,官亦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十五载,扈从至巴蜀,依例著紫。
《新唐书》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章怀太子传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容止端重,少为帝爱。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帝问故,对曰:“性实爱此。”帝语李世绩,称其夙敏。始王潞,历幽州都督、雍州牧。徙王沛,累进扬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更名德。徙王雍,仍领雍州牧、凉州大都督,实封千户。上元年,复名贤。是时,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贤为皇太子。俄诏监国,贤于处决尤明审,朝廷称焉,帝手敕褒赐。贤又招集诸儒: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共注范晔《后汉书》。书奏,帝优赐段物数万。时正谏大夫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崇俨言英王类太宗,而相王贵,贤闻,恶之。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而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愈不安。调露中,天子在东都,崇俨为盗所杀,后疑出贤谋,遣人发太子阴事,诏薛元超、裴炎、高智周杂治之,获甲数百首于东宫。帝素爱贤,薄其罪,后曰:“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乃废为庶人,焚甲天津桥,贬大安普州刺史,流讷言于振州,坐徙者十余人。开耀元年,徙贤巴州。武后得政,诏左金吾将军丘神绩检卫贤第,迫令自杀,年三十四。后举哀显福门,贬神绩叠州刺史,追复旧王。神龙初,赠司徒,遣使迎丧,陪葬乾陵。睿宗立,追赠皇太子及谥。三子:光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薨。先天中,追封光顺莒王,守义毕王。   守礼嗣王,始名光仁,授太子洗马。武后革命,畏疾宗室,而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闭处宫中十余年。睿宗封相王,许出外邸,于是守礼等始居外,改司议郎。中宗即位,复故封,  墓壁画拜光禄卿,实封户五百。唐隆元年,进封邠王。睿宗立,兼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出为幽州刺史,遥兼单于大都护,迁司空。开元初,累为州刺史。时宁、申、岐、薛王同为刺史,皆择僚首持纲纪。守礼惟弋猎酣乐,不领事,故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州佐,督检之。后还诸王京师,守礼以外支为王,不甚才而多宠嬖,子六十余人,无可称者。常负息钱数百万。或劝少治居产,守礼曰:“岂天子兄无葬者邪?”诸王每白上以为欢。岐王尝奏守礼知雨,??[帝问故,答曰:“臣无它,当天后时,太子被罪,臣幽宫中,岁被敕杖凡四三,累创痕肤,前雨则沈懑,霁则佳,以此知之。”因泣下,帝为恻然。薨,年七十,赠太尉。子承宏、承宁、承寀可记者。承宏,爵广武王,坐交非其人,贬房州别驾,还为宗正卿。广德元年,吐蕃入京师,天子如陕,虏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翰林学士于可封、霍瑰为宰相。贼退,诏放承宏于华州,死。承宁封嗣邠王。承寀,煌王,拜宗正卿,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即纳其女为妃,封毗伽公主。薨,赠司空。唐制:嗣郡王加四品阶,亲王子服绯。开元中,张九龄奏:“宁、薛及邠王三子为王者赐紫,余皆服绯,官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后从帝至蜀者皆服紫。
《资治通鉴》
  龙朔元年九月,徙潞王贤为沛王。贤闻王勃善属文,召为修撰。勃,通之孙也。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檄周王鸡文》。上见之,怒曰:“此乃交构之渐。”斥勃出沛府。   咸亨三年九月,癸卯,徙沛王贤为雍王。   上元二年六月,戊寅,立雍王贤为皇太子,赦天下。   调露元年,偃师人明崇俨,以符呪幻术为上及天后重,官至正谏大夫。五月,壬午,崇俨为盗所杀,求贼,竟不得。赠崇俨侍中。丙戌,命太子监国。太子处事明审,时人称之。   太子贤尝闻宫中窃议,以贤为天后姊韩国夫人所生,内自疑惧。明崇俨以厌胜之术为天后所信,尝密称“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又言“相王相最贵”。天后尝命北门学士撰《少阳正范》及《孝子传》以赐太子,又数作书诮让之,太子愈不自安。   及崇俨死,贼不得,天后疑太子所为。太子颇好声色,与户奴赵道生等狎昵,多赐之金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谏,不听。天后使人告其事。诏薛元超、裴炎与御史大夫高智周等杂鞫之,于东宫马坊搜得皁甲数百领,以为反具;道生又款称太子使道生杀崇俨。上素爱太子,迟回欲宥之,天后曰:“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永隆元年甲子,废太子贤为庶人,遣右监门中郎将令狐智通等送贤诣京师,幽于别所,党与皆伏诛,乃焚其甲于天津桥南以示士民。   开耀元年十一月,癸卯,徙故太子贤于巴州。   光宅元年正月,辛酉,太后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诣巴州,检校故太子贤宅,以备外虞,其实风使杀之。丘神勣至巴州,幽故太子贤于别室,逼令自杀。太后乃归罪于神勣,戊戌,举哀于显福门,贬神勣为叠州刺史。己亥,追封贤为雍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