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唐玄宗简介

唐玄宗简介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早年生活

  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乙酉年八月五日戊寅日(685年9月8日)生于洛阳,属相鸡,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  李隆基坐像轴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玄宗712年即位和改元,年号为先天,后改开元,再改天宝,756年退位,在位45年,上元二年四月五日甲寅日(762年5月3日),太上皇玄宗崩殂于神龙殿,享年78岁,群臣上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广德元年(763年)三月十八日辛酉日葬玄宗于泰陵。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责怪了李隆基。不久,李隆基就由楚王降为临淄郡王。

玄宗出世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  李隆基题跋像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百家讲坛中的唐玄宗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史称“唐隆政变”。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优柔寡断,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于是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长安失守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禄山被杀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思明复叛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安庆绪谋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   唐廷对史思明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思明称帝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唐玄宗驾崩,十三日后,肃宗崩;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书法

  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窦臮《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古今法书苑》云:“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传世书迹很多,以《鹡鸰颂》《纪泰山铭》《石台孝经》等最为有名。   《鹡鸰颂》,疑双钩本,或出自宫廷书手。纸本。纵26厘米,横192厘米。行书,40行,计337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部曲将印”、“晋府图书”、“吴廷”、“石渠宝笈、“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晋王府、吴廷、清内府等收藏,后有蔡京、蔡卞以及清人王文治等人跋。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鹡鸰颂》其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评此帖云:“结构精谨,笔法纵横”。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云:“字径寸许大,遒劲峻爽,神气逼人,盖法文皇大令”。清梁巘《承晋斋集闻录》云:“顿挫提空,得褚之趣,开米之门”。清吴其贞《书画记》亦云:“书法雄秀,结构丰丽,绝无山野气”。清杨守敬《学书迩言》:“明皇碑版已开圆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传。”此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唯一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称人间瑰宝。   此帖书法萧散洒落,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气完足,遒劲而舒展。黄山谷称:“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将此帖与太宗《温泉铭》、《晋祠铭》对比,的确能见其相承关系,但太宗清劲,玄宗遒婉,风格还是有异。 清王文治跋:“帝王之书,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观此颂犹令人想见开元英明卓逾时也”。    附:鹡鸰颂(并序)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睽谈笑  书法,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于之志,咏《棠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於麟德殿之庭树,竟旬焉,飞鸣行摇,得在原之趣,昆季相乐,纵目而观者久之,逼之不惧,翔集自若。朕以为常鸟,无所志怀。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召至轩楹,预观其事,以献其颂。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襃赞成功,顾循虚昧,诚有负矣。美其彬蔚,俯同颂云。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馀兮。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作品选载

  ○喜雨赋   仰重华於齐政,步文命之彝伦。何天道之云远?亦明徵之在人。迄中夏而自春,遘愆阳而为亢。云重结而复解,雨才滴而还障。山祠植珪而不答,田畯倚耒而怊怅。京兆来奏,音官撰曲,将土龙而矫首,请神巫而顿足。彼有凭而可举,予何抑而未许,恐岁凶之及人,宁天谴於我身。尔乃洁斋坛墠,五精是祠,暴立炎赫,三日为期。上帝临我,衷诚不欺。重泉蒸润,触石吐滋。平云黯而铺幕,密雨森其散丝。无雷无电,不震不眩;匪疾匪徐,乍合乍疏;泛草泊树,垂珠点露;过阙入楼,含烟杂雾;或喷薄而攒集,或淋漓而灌注;乱积水之圆文,拂微风之斜度。寰海浃而康乐,畎亩欣而相顾。丝管合兮夜将晓,芙蓉开兮日未暮。原夫雨之为德也:无小大之异情,无高卑之不平,无华朽之偏润,无臭薰之隔荣。喜夫雨之今应也,起一言而不舍,经累辰而广泻;纳清阴之浮凉,同颢气之飘洒;感作霖於殷命,讽其滂於周雅。家尚知乎礼节,国有望於丰霸。小阳台之神人,却大宛之走马。观云行而雨施,吾何事乎天下?   ○鹡鸰颂(并序)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睽谈笑,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于之志,咏《棠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於麟德殿之庭树,竟旬焉,飞鸣行摇,得在原之趣,昆季相乐,纵目而观者久之,逼之不惧,翔集自若。朕以为常鸟,无所志怀。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召至轩楹,预观其事,以献其颂。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襃赞成功,顾循虚昧,诚有负矣。美其彬蔚,俯同颂云。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馀兮。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答贾曾令   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於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志。   ○将行释奠礼令   夫谈讲之务,贵於名理,所以解疑辩惑,凿瞽开聋,使听者闻所未闻,视者见所未见。爰自近代,此道渐微。问《礼》言《诗》,惟以篇章为主,浮词广说,多以嘲谑为能,遂使讲座作俳优之场,学堂成调弄之室。啬夫利口,可以骧首先鸣;太元俊才,自当俛首垂翅。舍兹确实,竞彼浮华,取悦无知,见嗤有识。假令曹张重出,马郑再生,终亦藏锋匿锐,闭关却扫者矣。寡人今既亲行齿胄,躬诣讲筵,思闻启沃之谈,庶叶温文之德。其侍讲等,有问难释疑,不得别构虚言,用相凌忽。如有违者,所司量事纠弹。   ○受禅制   门下:继明嗣德,王者所以承天,尊祖奉先,圣人所以崇孝。敬上之礼,著乎重华;月朔之祠,袭乎文命。猗欤作颂,发流濬哲之祥;清庙升歌,思表配天之业。历选前载,可得而言。我国家首出开元,继文膺统。七代观德,至道洽於生人;三后在天,垂裕光於后嗣。太上皇帝道超寰表,功轶帝先,名言不测於乾行,仁智不知於日用。累让神器,非以黄屋为尊;俯膺大宝,盖为苍生屈志。黎人於变,淳化斯登,载怀脱屣,畴咨菲薄。竭让德之志,天眷莫回,陈拜首之诚,中襟逾邈。遂以寡昧,祗践宸居,循顾绍庭,载深寅畏。爰撰初吉,躬展肃雍,虔肆献之仪,申大号之典。神保之飨斯洽,介福之道攸宣。亿兆同欢,人祗同庆。恭承圣训,申兹霈泽。可大赦天下。   ○襃魏知古进诗手制   卿所进《猎渭滨》十韵,三复研精,良增叹美。夫诗者志之,所以写其心怀,实可讽谕君主。是故扬雄陈《羽猎》,马卿赋《上林》,爰自风雅,率由兹道。予顷向温泉,观省风俗,时因暇景,掩渭而畋。方开一面之罗,式展三驱之礼,躬亲校猎,卿以从禽,岂意卿有箴规,辅予不逮。自非款诚夙著,其孰能继於此耶?今赐卿物五十段,用申劝奖。   ○赐魏知古手制   卿以宰臣,往知大选。官人之委,情寄尤切。遂能端本革弊,忘私徇公,正色而行,厝心不挠。镜已澈则妍媸必鉴,衡已举则轻重罔违。朕远闻之,益用嘉叹。今赐衣裳一事,以示所怀。   ○命张说等与两省侍臣讲读制   先王务本,君子知教;化人成俗,理国齐家;必由於学矣。朕往在储宫,旁求儒雅,则张说、褚无量等为朕侍读。《诗》不云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斯之谓也。咸能发挥启迪,执经尊道,以微言匡菲德者,朕甚休之。自虔奉圣训,祗膺大宝,冀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实获我心。登於近侍,复欲勉听虚伫,论思献纳。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岂食而不知其旨,耕而不知其耨,将何以因於义,求於善,补朕之阙,诲人罔倦哉?宜令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上柱国燕国公张说、银青光禄大夫右常侍崇文馆学士兼国子祭酒上柱国舒国公褚元量等,公务之暇,於中书与两省侍臣讲读,其有昌言至诚,可体要经远者,仍令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昭文馆学士上柱国中山郡开国公李乂、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兼知制诰上柱国成安县开国男苏颋与左右起居随事编录,三两(阙)进朕将亲览,庶施乎海内,始自京师,凤沼擅鸿都之游,中书有稷下之事,应须纸笔铺设等,令中书检校供拟。   ○授姚元之兵部尚书同三品制   门下:王佐之重,师兵之任,旁求栋干,膺此具瞻。同州刺史姚元之,宏略冠时,伟才生代,识精鉴远,正词强学。有忠臣之操,得贤相之风,累践台衡,匡益斯在。顷居藩郡,循良是属。载怀一德,分命六官,訏谟允归,文武兼济。式凭帷幄之算,宜事韬钤之委,可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封张暐制   门下:疏爵列土。是称王制,大功盛德,必建侯封。银青光禄大夫大理卿张暐,守道恭懿,饬躬明哲,诚亮邦国,实繁於华。爱同君亲,忠出於孝。比者潜申翊戴,屡挫凶慝,故以议存谋始,防在虑先。披荆之效不渝,采葛之谗遂起。粤自荒裔,升於王朝。追朱佑之前言,深启於天命;指萧何之旧事,独高於人杰。思宏赏内,用载盟书,惟邓乐郡,陪京奥壤。宜赐茅社,就旌采地,可封邓国公。赐实封三百户,馀如故。主者施行。   ○授张说中书令制   门下:殷命百工,傅膺审象,汉推三杰,良属运筹。不有斯人,孰赉予弼。尚书左丞张说,居正合道,体直理精。朕昔在承华,首延博望。谈经之际,钦若谠言;捴翰之间,润色鸿业。屡陈匡益,见嫉奸回。顷虽抗谠疏远,而载怀饥渴。今群凶已服,大猷伊始,永言亮采,光朕侧席之期;俾咨启沃,成朕济川之望。宜登鼎铉,式综丝纶,可中书令。   ○大赦制   朕承累圣之洪休,荷重光之积庆。昔因多难,时属遘屯,宝位深坠地之忧,神器有缀旒之惧。事殷家国,义感神祇,吟啸风云,龚行雷电。致君亲于尧舜,济黔首于休和。遂以孟秋,允升储贰;旋承内禅行,继体宸居。拜手之请空勤,让立之诚莫展,恭临亿兆,二载於兹。上禀圣谟,下凝庶绩,八荒同轨,瀛海无波。不谓奸慝潜谋,萧墙窃发。逆贼窦怀贞等,并以庸妄,擢在朝廷,毫发之效未申,邱山之衅仍积,共成枭獍,将肆奸回。太上皇圣断宏通,英谋独运,命朕率岐王范、薛王业等,躬事诛锄。齐斧一麾,凶渠尽殪。太阳朗耀,澄氛霭於天衢;高风顺时,厉肃杀於秋序。神灵叶赞,夷夏相欢。四族之慝既清,工百之祚方永。爰承后命,载阐休期,总军国之大猷,施云雨之鸿泽。承乾之道,既光被於无垠;作解之恩,思式覃於品物。当与亿兆,同此维新。可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咸赦除之。邠五守礼加实封三百户,宋王成器、申王成义各加实封一千户,岐王范、薛王业各加实封七百户。文武官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各加一阶。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通恶状,咸宜洗涤,选日依资叙用。   ○赏定策功臣制   大臣立事,夷险不易,良相升朝,安危所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元振,伟材生代,宏量镇时。经纶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将相,古之人杰。夙侍帷扆,畴咨庙堂,思志尧舜,以期管乐。朕往在储闱,洎登宝位,每观其人,闻义感激,愿判忠邪,立诚慷慨,密陈宏益,尔礤至矣,朕实嘉之。顷者枭獍兴谋,干戈作衅,太上皇命朕除讨,元振又驰奉宸极。始则赉予为弼,终则宁朕问安。可谓格於皇天,贯於白日。元恶既翦,物共为新,昌言是图,朕岂忘旧。宜开井邑,永誓河山。元振可封为代国公,食实封四百户,赐物一千段。以前中书侍郎王琚为户部尚书,封赵国公,食实封三百户。殿中监姜皎为工部尚书,封楚国公,食实封五百户。太仆少卿王守一为太常卿,封晋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殿中少监李令问为殿中监,封宋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遣使宣抚诸道制   昔者明王之御天下也,内有公卿,允厘庶绩,外有方伯,司牧群黎,犹惧至道未孚,淳风或替,故有巡狩之典,黜幽陟明,行人之官,省方察俗,用能遐迩咸乂,情伪无遗,於变时雍,率其道也。朕祗膺嗣德,恭守帝图。上禀过庭之谟,下凭众庶之力,竭精思理,两载於兹。冀逮小康,渐跻至化,而区宇遐旷,风教未同,负扆长怀,责深在已。近者奸回构衅,窃起萧墙,宗社降灵,应时歼殄。今又恭承圣训,总统大猷,率彼百官,齐兹七政。恐仓廪不实,礼节未兴,吏靡息於贪残,人或滞於幽枉,永言於此,明发疚怀。今卜征未习,时迈仍远,宜分命輶轩,慰抚黎庶。毕构等并操履公清,识见明允,茂绩彰於历试,嘉誉满於周行,宜膺行李,载光原隰。所至之处,申谕朕心,并令并绝浮华,敦崇仁厚,务修孝弟,勤事农桑。耆老鳏茕,征人家口,不自存者,咸加恤问。德举言扬,惟贤是急。若有良才异行,藏器下僚,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审知才行灼然者,各以名闻。凡百牧宰,洎乎吏人,咸悉朕心,各敬乃事,勤则不匮仁远乎哉!勉矣勖之,以副朕意。   ○加封魏知古陆象先制   侍中兼太子左庶子梁国公魏知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顷属艰虞,歼殄凶丑,咸能仓卒之际,志不顾身,訏谟之初,邪莫干正。有罪斯服,抑惟王典,无言不酬,以劝臣节。俾加茅土,式宠盐梅。知古赐食实封二百户,物二百段。象先封兖国公,食实封二百户,赐物五百段。   ○科屠割刑人骨肉者制   凡有刑人,国家常法,掩骼埋胔,王者用心。自今已后,辄有屠割刑人骨肉者,依法科残害之罪。   ○封张说褚无量制   无量执经传《礼》,敷畅微言,俾予游夫子之门,知先王之道者,侍讲之功也。说又定策监抚,谋始危言,防萌屯难,虑终竭节,以身许国,其诚动天。夫爵有德,封有功,眷彼茂勤,宜宏赏典。以桓荣之稽古,况萧何之指踪,是用钦若朝经,差其井赋。说可封燕国公,食实封二百户。无量可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幸东都制   咸雒京师,建都惟旧,乃眷时迈,卜征斯在。朕承天纂历,恭己临人。鼎俎虽甘,念疲甿之不足;宫室信美,惕浮户之未安。事内攒於千虑,心外周於万物,则知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周公测景,寔曰土中。总六气之所交,均万方之来贡,引鱼盐於淮海,通秔纻於吴越,瞻彼雒汭,长无阻饥。自中宗入关,於今八载,省方之典,久而莫修。遂使水漕陆挽,方春不息,劳人夺农,卒岁何望?关东嗟怨,朕实闻焉。思欲宁人而休转运,馆谷而就敖庾。加以暑雨作害,灾沸秦川,岁星有福,祥归豫野。朕情深救弊,身岂怀安。博考灵心,审听舆语,上奉天以为孝,下利人以为忠,顺时而动,从众之愿,宜以今年十一月行幸东都。凡厥有司,各恭乃事。至於行从兵马,供顿贮积,务在撙节,勿使烦劳。考使选人,咸令都集东都。宫殿须理,量加补葺,不得烦人。朕本为人而行,非拟劳人自奉,所过州县,无费黎元,亦不得辄有差科,旁求进献。宣布遐迩,知朕意焉。   ○封突厥可汗夫人吕氏孙氏制   门下:突厥可汗夫人吕氏、孙氏等,毳幕来宾,锦车将命。单于侍子,荣已列於汉庭;阏氏贵人,宠宜加於蛮邸。吕氏可封瀚海夫人,孙氏可封纳款夫人。主者施行。   ○加宋王成器等三公制   门下:古有知道於通,精辨於物,可以调阴阳,节风雨者,委之三事,以康万人,鼎铉之谓也。司空兼扬州大都督上柱国宋王成器、益州大都督兼右卫大将军申王成义、单于大都护兼右金吾卫大将军邠王守礼等,并明德茂亲,崇儒乐善,为国翰屏,当朝羽仪。岂其朱茀之诗,美则《缁衣》之咏,宁止爱均花萼,礼锡苴茅而已哉!必能论道经邦,佐朕为政,俾允升台之望,宜膺补衮之阙。成器可太尉兼扬州大都督,成义可司徒兼并州大都督,守礼可司空,勋如故。主者施行。   ○加刘幽求实封制   门下:忠而获戾,时所叹息。赏以念勤,邦之懿典。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知军国重事监修国史上柱国徐国公刘幽求,长才伟度,博闻强学,周百虑以匡社稷,竭一心而在庙廊。故能见大义,临大节,智可以不俟终日,诚可以格於皇天。曩者恭参诛吕,款深从代,宏宣王化,保乂朕躬。政方议於调铉,谤遂兴於盈箧。良相非罪,空吊长沙,古人有言,宁恩曲突。自翦元恶,旋居左揆,利更称於狐偃,勋莫逮於萧何。兼而有这,义固无赐,宜加土宇,永傅带砺。可加赐食实封二百户,馀如故。主者施行。   ○加宋王成器开府仪同三司制   宋王成器,温良恭俭,明允笃诚。朕之元昆,人之师表。间者鼎席虚位,台陛俟能,坚守辞让,愿移成命。宜联华於补职,更参议於论道。可开府仪同三司。   ○授解琬朔方道后军大总管张知运副大总管制   门下:鼓旗中军。是推元帅,熊罴后劲,亦属武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左散骑常侍上柱国济南郡开国公解琬,学穷经史,才蕴韬略,握兵之要,克壮其猷。右领军卫大将军兼检校单于大都护镇守大使上柱国长平郡开国公张知运,久镇边庭,备详虏态,夺剑之勇,隐如敌国。并师旅是习,獯戎所惮,阴阳胜负,成诵在心。山川向背,若指之掌。寒胶已折,秋草具肥,宜屯细柳之营,俾作皋兰之气。琬可充朔方道后军大总管,知运可充朔方道后军副大总管,并准例发遣。主者施行。   ○举堪充将帅制   将帅之任,军国斯重,御侮干城,良才是急。顷武臣多阙,戎政莫修。聆鼓鼙以载怀,筮熊罴而未遇。古今一也,何代无人?南仲方叔之俦,亦在用之而已。宜令京文武官,及朝集使五品以上,方举堪充将帅者一人,明敭幽侧,无限年位。务求实用,以副予怀。   ○答张说进上党旧宫述圣颂制   往者中宗违代,国步微艰,天祚我唐,大命集於睿宗大圣贞皇帝。朕以寡昧,嗣守丕业,虔奉遗训,不敢怠遑。至天地休徵,神人灵贶,皆先帝圣德之馀庆,朕何力之有焉?至若登太行,留上党,颂功业,建都畿,休兵太原,为农脽上,并国之典礼,朕奉行之,何足称者。而群臣固请纪颂,众心难违。卿藻思菁华,扬过其实,自视虚缺,为愧尤多。   ○斥李峤制   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特进赵国公李峤,往缘宗韦弑逆。朕恭行戡定,揖让之际,天命有归。峤有窥觎,不知顺逆,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忍而不言,特掩其恶。今忠邪既辨,具物惟新,赏罚傥乖,下人安劝?虽经赦令,犹宜放斥。矜其老疾,俾遂馀生。宜听随子虔州刺史畅赴任。   ○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   门下:宰辅之任,谟猷是属,不有大才,孰康景化。黄门侍郎卢怀慎,贞良敦朴,孝悌仁厚。度量深於江海,坚清迈於冰雪。事皆体大,讵观非圣之书;心必在公,雅契维贤之典。故能危言正色,直道匪躬,比之微管,而求得说。宜宠琐闱,参乎鼎座。可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授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   入而弼政,虽伫忠贤;出则分忧,更资循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品兖国公陆象先,体含清雅,识备贞悫,早修学行,实允謩明。三蜀称殷,一都之会,重寄为邦,朝难其选。朕光宅四海,康惠兆人,乃眷所先,必自於远。故端寮载举,重臣攸属。可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   ○封叶法善越国公制   道士叶法善,德包贞素,学究元微,预睹萌,亟申忠款。宜加宠命,以答懋功。仍遂乃怀,俾从真服。可授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兼景龙观主。   ○授崔璩张毖朝散大夫制   崔元暐、张柬之等,往以神龙之初,保乂王室,奸臣所忌,讁居炎海,流落变衰,感激忠义。元暐嗣子吏部郎中璩,清才远韵,谨守专直。柬之嫡孙毖,祖考继殁,遗孤可伤。彼勋业之下沦,伫名贤之必复,是得景倩而悲仲宣者也。高皇封乐毅之后,武帝求萧何之裔,斯不远哉!昭於德音,缅怀前烈,宜加后命:璩、毖并可朝散大夫。   ○黜陟内外官制   朕闻天为大者,孰先於育物;物最灵者,莫甚於爱人。故树之后王,以康兆庶,缅鉴前烈,深为远图。惧德之不修,化之未偃,寅畏夙夜,如临泉壑。然则畴咨命於四岳,黜陟在乎三载,既以百姓为心,明非一人独理。今之牧守,古称侯伯。贤者任之,则循良之迹著,不贤者任之,则怨苦之声作。每冀精於所择,委之俞往,岂时或颓靡,苟且尚多;何吏之殊尤,寂寞不嗣。静言政要,朕用怃然。间岁水旱,周於郡国,仓廪不蓄,闾阎荐饥。加以黜陟颇多,冗官增弊,至於处置,皆凭次举。当於京官内简宏才通识堪致理兴化者,量授都督、刺史等官,在外藩频有升进状者,量授京官。使出入尝均,永为常式。课最超等,必议升选,循默守常,必加黜免。昭昭赏罚,可不慎欤!昔子产相郑,以致和平;曹参相齐,贵於清静;清静则不扰,不扰则和平,和平则不争,不争则知耻。爱费而与休息,除烦而从简易。自当农者归陇亩,蚕者勤绩纺,既富而教,乃克有成。道德齐礼,不远期复,庶几在位,知朕此心。   ○授王晙朔方道行军总管制   黄门:古者猃狁孔炽,匈奴浸骄,则设以三策,虽属备胡之典;方於五材,未闻去兵之义。不有行者,谁能捍之?正议大夫行鸿胪少卿上柱国朔方军副大总管王晙,倜傥多智,坚刚竭节,每读前史,思齐古人。辞家而志灭獯戎,报国而躬先将校。顷虞南牧,城彼朔方,萧关洞开,沙漠无事。既获全军之利,则维保塞之劳,嘉其善谋,必有成绩。昔北逐虏者,任专而决外;西护羌者,功遂而条上。用明分阃之重,式副齐坛之期。朝实佥谐,尔其俞往。可持节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仍兼安北大都护,丰安、定远、三城等军,及侧近州军,宜依旧例,并受晙节制。其安北都护府,移於中受降城安置。兵须足食,理藉加屯,今正农时,务及耕种。并缘边兵募,亦委量事通融,苟非切便,即(阙)停减总处置讫奏闻,即驰驿准例发遣。主者施行。   ○封郭虔瓘郭知运制   朕闻赏有功,报有德者,政之急也。若功不赏,德不报,则人何谓哉?云麾将军检校右骁卫将军兼北庭都护瀚海军经略使金山道副大总管招慰营田等使上柱国太原县开国子郭虔瓘、宣威将军守右骁卫翊府中郎将检校伊州刺史兼伊吾军使借紫金鱼袋上柱国郭知运等,早负名节,见称义勇。顷者柳中金满,偏师御敌。萧条穷漠之外,奔迫孤城之下,强寇益侵,援兵不至,既守而战,背秋涉冬,枥马长嘶,戍人远望,谋以十胜,成其九拒。遂能摧日逐之遗种,斩天骄之爱息。岂耿恭、班超,独高前史;将廉颇、李牧,与朕同时。眷言茂勋,是所嘉叹,信可以畴其井邑,昭示遐迩,俾劳臣劝而懦夫立焉。虔瓘可进封太原郡开国公,知运可封介休县开国公。
顶部